这首诗描绘了久雨初晴后的景象,洋溢着一种清新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以及对民生的关怀。
首句“逾旬积雨喜新晴”,点明了时间背景——连续多日的阴雨之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喜悦之情。接着,“民物熙然百谷成”一句,将视角转向人间,描绘出雨后万物复苏、百姓生活欣欣向荣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风叶萧骚林野薄,霜天寥廓日华清”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雨后风起叶动、林间野色朦胧的景象,以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天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千山甫隔乌延塞,两水傍临不窟城”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辽阔的山川与临近的城市,暗示了广阔的空间感和历史的深远。
最后,“但得年丰人足食,犬羊馀种岂须平”表达了诗人朴素的愿望——只要年景丰收,人民能够吃饱饭,对于那些残存的敌人或异族,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彻底的征服和平。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变化,更蕴含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