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无能事耕穫,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岸贫》,描绘了一个清贫的生活场景。诗中,主人公自述无能从事农耕或养殖,只能以烧蚌取食,晒柴沫度日,编织蓑衣依靠树根为支撑。他的居所简陋,仅用野芦苇搭建,青色的蔓藤作为门户。孩子的天真活泼中透出生活的艰辛,他们用荷叶制作简易的围裙,象征着朴素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贫苦人家的日常生活和坚韧精神,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南国溪阴暖,先春发茗芽。
采从青竹笼,蒸自白云家。
粟粒烹瓯起,龙文御饼加。
过兹安得比,顾渚不须誇。
应幕海边郡,秋风千里归。
随潮吴榜驶,转浦楚山微。
野橘霜前熟,江螯露下肥。
还家候灵鹊,人想罢鸣机。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冉冉竹连涧,森森松荫崖。
始闻清吹度,似欲绿琴谐。
莫识主人意,休论高士怀。
春城百花发,薜荔上阴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