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汝尚致仕还乡

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

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

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蘋风野艇秋。

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未知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清明时节,我忙于个人计划,御史官员不愿挽留。
回头一看,官位和华服都已舍弃,心怀宽广如天地间的一片泡沫。
夜晚,卞云之下,月色皎洁,柴门静寂,秋天的菱雨和蘋风吹过田野中的小舟。
仰望天空,羡慕那自由飞翔的大雁,内心充满惭愧,对于回报社会的渺小努力还不知何时能停止。

注释

清明:指清明节。
身谋:个人计划或打算。
御史郎官: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不肯留:不愿意挽留。
轩裳:官服,代指官位。
脱屣:脱下鞋子,比喻放弃。
轻沤:轻盈的泡沫,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卞云:形容夜晚的云彩。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于描绘乡村生活。
菱雨:秋天的雨水打在菱叶上。
野艇:野外的小船。
冥鸿:高飞的大雁,象征自由。
空自愧:内心感到惭愧。
区区:形容微小。
图报:图谋回报,指尽力报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滕元发为好友俞汝尚致仕还乡所作,表达了对友人辞官归隐的赞赏与羡慕之情。首句“清明冲节是身谋”暗示了友人在清明时节做出的明智选择,即在恰当的时机退休。接下来,“御史郎官不肯留”表明俞汝尚在官场上坚守原则,不受挽留,显示出其高尚的品行。

“回首轩裳双脱屣”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卸下官袍的场景,如同脱下沉重的鞋子,象征着摆脱尘世束缚的轻松。“放怀天地一轻沤”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回归自然的洒脱心境,将自己比作天地间的一片轻盈泡沫。

“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蘋风野艇秋”两句描绘了友人归乡后宁静淡泊的生活,夜晚有明亮的月光和洁白的云朵,秋天的风雨中,菱叶和萍草随风摇曳,显得格外清幽。这几句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诗意。

最后两句“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未知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羡慕他的高远志向和不求回报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如愿归隐的些许遗憾和自我反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对友人致仕还乡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交融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10)

滕元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又领州麾过故乡,谁怜肝胆异班行。

患销南海城先具,气压胡天国自强。

造膝华褒辉黼黻,跋朝佳句敌琳琅。

圣君求治如星火,休斗新诗万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越州范希文太守

江山千里接仁风,都在东南秀气中。

为问玉皇香案吏,蓬莱何似水晶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句(其四)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五)

负鼎早为汤右相,有文今作鲁夫人。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