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赠方西樵(其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方西樵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学问和品德的赞美。
首句“游心寓太初,大道溥以正”开篇即揭示了诗的主题,游离于尘世之外,追求宇宙间最根本、最正直的大道。接着,“一原故玄化,万物托基命”阐述了万物皆源于自然之道,生命与宇宙紧密相连。
“浊世迷其源,眩私巧相并”指出在纷扰的世俗中,人们往往迷失了本源,被个人私欲和权谋所迷惑。接下来,“畦町既以立,藩篱自森映”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界限和隔阂,比喻人们在社会中建立的种种壁垒。
“所以古圣贤,穷居乃殷病”强调了古代圣贤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深入生活,洞察世事,而非远离尘嚣。紧随其后的“遑遑鲁中叟,列国环以聘”则通过描述一位忙碌奔波的鲁国老人,反映了古代士人周游列国,寻求治国平天下的机会。
“历险讵不辞,小试足为庆”表明了诗人对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的赞赏,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尝试也值得庆祝。接着,“君子慎所之,疾固未云佞”提醒君子应当谨慎选择自己的道路,避免轻率和谄媚。
“我思古训言,穷理以尽性”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认为理解事物的本质是达到完善自我的关键。接下来的“曲江启开元,清献在嘉熙”赞扬了曲江的开创精神和清廉的品质,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贤风散今古,淑问昭华夷”进一步强调了高尚品德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无论古今中外,都应遵循这些美德。最后,“公今际嘉靖,名位遥相驰”提到友人方西樵正处于一个繁荣的时代,名声地位遥遥领先。
“眷顾意弥勤,蒲轮应山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希望他能像古代贤者一样,不断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善。“道沛古所歆,时失讵能来”则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二礼起芜废,学庸饮英奇”赞扬了友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他对于经典文献的贡献。“精义期致用,绝学未云疑”肯定了友人追求学问的实用价值,以及他对学术的坚定信念。“景光迈奄忽,岁月不我依”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
“愿言崇素心,令德以为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保持纯洁心灵、高尚品德的期待,希望他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学问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