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望山》,是唐代诗人卢士衡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邃的山景图,同时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归隐的深刻思考。
首句“乱山难问主”,以“乱山”开篇,既描绘了山峦起伏、错综复杂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和不易把握的命运。接下来的“相续碧嶙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连绵不绝和碧绿苍翠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何处烟霞里,犹眠经济人。”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相结合,暗示在那烟霞缭绕的山间,或许有人正沉浸在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中,却也有可能有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
“楼高看有意,雨过色弥新。”这里通过观察者对高楼的视角变化,以及雨后山色更加鲜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寓意着人生的机遇与转机。雨后的清新,象征着经过风雨洗礼后,事物或人心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待取科名了,终期隐此身。”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追求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世事的浮沉之后,诗人似乎有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期待在功成名就之时,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