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洞篝火入,石室敷床居。
白云开层巅,上有丹霞书。
神仙不远人,但使粗秽除。
何必瀛洲外,茫茫问飙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画面。诗人身处石洞之中,点燃篝火照明,简朴地在石室中铺床休息。他抬头仰望,看见白云缭绕的山顶上似乎有丹霞般的色彩和神秘的文字,暗示着神仙的存在并不遥远,只要人心纯净,就能接近仙道。诗人认为,寻求仙道不必远赴瀛洲(传说中的仙岛),在平凡生活中去除杂念,也能感受到超越世俗的清风。整首诗意境幽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危梁渡清濑,逶迤入前渚。
犬鸣树蒙茏,烟景暗虚聚。
雨中耕叟歌,月下归人语。
欲寻仙尉踪,凄凉一茅宇。
清晖泛悠悠,东与班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寞,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郎肯相答。
俗驾不可到,有地岙中小。
回回别涧通,宛宛连岗绕。
人家陵谷暗,不见旭光晓。
东作起炊藜,惟应候啼鸟。
入江水稍决,霜降未可涉。
颇闻往来人,出门即舟楫。
前飞惊鹭远,下饮垂猱倢。
何处问兴公,风吹赤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