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重到城七绝句》。诗中的“谏垣几见迁遗补”指的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经常更换,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对朝廷稳定和社会秩序有所影响。"宪府频闻转殿监"则进一步描绘出这种人事变动的频繁,宪府是古代负责官吏考核的机构,而“转殿监”可能暗示着高层次的人事更迭。
而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则突出了一个例外。"咏诗张太祝"很可能是指一位以咏唱诗篇而闻名的官员张太祝,他能够保持自身的品行和才华,不随波逐流。在“十年不改旧官衔”的描写下,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官员在动荡的官场中坚守原则、稳定如一的形象。
白居易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官员品质的赞赏,以及对于朝政清明、官吏不易之境况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批判。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
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
青苔故里怀恩地,白发新生抱病身。
涕泪虽多无哭处,永宁门馆属他人。
莫怪相逢无笑语,感今思旧戟门前。
张家伯仲偏相似,每见清扬一惘然。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