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重晚步过竹堂

河股东来得断垣,一龛清梵托旃檀。

苍苔绕径无尘到,落日敲门借竹看。

风急帘光先送暝,春阴梅韵独禁寒。

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中僧舍景象。诗人文徵明与友人傍晚散步时偶然经过一座竹林中的禅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堂内外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首联“河东”点出地点,“断垣”暗示了禅堂的年代久远,而“一龛清梵”则直接描绘了禅堂内静谧的佛事活动,通过“托旃檀”(旃檀是佛教中常用的香料)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清新的氛围。

颔联“苍苔绕径无尘到”写出了禅堂周围环境的清幽,苔藓覆盖的小径上没有世俗的尘埃,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落日敲门借竹看”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诗人与友人轻轻敲开竹门,借由竹林的景致欣赏落日余晖,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颈联“风急帘光先送暝”描述了微风吹动帘幕,光线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柔和,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春阴梅韵独禁寒”则通过春日的阴云和梅花的香气,表达了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寓意着内心的坚韧与希望。

尾联“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点明了禅堂内的氛围,香炉中燃烧的香烟弥漫着深沉的寂静,蒲团干净整洁,暗示了僧侣们修行的专注与内心的平和。诗人表达了想要与山僧结交,共同享受这份淡泊宁静的心愿,体现了他对禅宗生活哲学的向往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暮春游石湖(其一)

郭外南湖一镜开,吴宫烟草暗荒台。

道人不与兴亡事,只记溪名是越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暮春游石湖(其二)

过眼诸峰应接忙,新晴草树绕湖香。

不知参政移家后,若个重来问海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暮春游石湖(其三)

茶磨楞伽次第经,淡烟消处五湖明。

一樽斜日湖亭上,閒看西山弄晚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早起

残更断续天苍苍,开门汲井夜欲央。

鸡声人语杳无际,落月曙色相为光。

临风短发不受握,泫露碧叶微生凉。

屋头日出万事集,惜取静境聊徜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