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镇的《咏古十六首》第四首,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道德品质的评价。诗中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长剑寄宝匣,往往夜鸣吼",以宝剑比喻才能,暗示自己怀才不遇,但才华仍在等待时机展现。
"芒针补弊履,虽贱不为丑",形象地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节操,不因贫贱而自惭形秽。
"藏器贵有施,斯人自吾偶",强调内在才能应适时施展,认为自己与那些能施展才华的人相匹配。
"汲汲出疆贽,皇皇丧家狗",以急切求仕的比喻,揭示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争夺,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无愧三宿行,未多沮溺耦",表明自己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即使处境艰难,也不失君子之风。
"营丘执羔客,乃是射钩手",暗指人才的转变,即使过去有过瑕疵,也能洗心革面,有所作为。
"解缚履文陛,低颜亦含垢",描述从束缚中解脱,谦卑地接受重任,即使职位不高,也愿意承担。
"鲁堂品藻中,茂实帝王后",赞誉人才在适当的位置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同帝王的辅佐。
"君子当际会,所学问行否",强调君子应把握机遇,注重学问和品行的修炼。
"南阳三顾日,不羡商岩叟",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表达对贤明君主的期待,不愿如隐士般被遗忘。
"相期等钓璜,兹为兆熊后",寓意期待得到重用,如同古人钓得美玉,预示着未来的荣光。
"宿将轻少年,前席亦何有",批评那些轻视年轻人的前辈,暗示自己有超越年龄的才能。
"恢恢王景略,落落秦关右",形容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襟,不拘泥于一时之地。
"周旋二十年,初心了无负",回顾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坚持初衷,没有辜负。
"何必逐桓温,联翩东南走",拒绝像桓温那样频繁迁徙,表达对稳定和忠诚的坚守。
"松柏傥莫依,嵩岱皆培塿",以松柏和泰山的坚韧自比,表明即使无人依靠,也能独立自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华镇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公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