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郦生传

秦人被涂炭,郦生自清狂。

暴吏不得加,高怀信旁洋。

山东赤龙长,兴啸取功名。

冯轼下全齐,其身先就烹。

古人不轻死,何尝贵其生。

顾已有所造,二途皆一征。

有谁怜是翁,欲以身徇荣。

未卒杯酒乐,苍茫祸来婴。

所怀奄不救,焉如监门清。

乃知谬厝置,视世已皆轻。

死者良可叹,世俗方营营。

至仁吾所师,但欲穷山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郦生传》由宋代诗人沈辽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郦生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与人性深刻的思考。

首句“秦人被涂炭,郦生自清狂”,开篇即揭示了秦朝末年百姓遭受苦难的背景,而郦生则在这样的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接着,“暴吏不得加,高怀信旁洋”两句,赞美了郦生不受权势压迫,坚守高尚品德的品质。

“山东赤龙长,兴啸取功名”描绘了郦生在乱世中崛起的形象,他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赤龙,最终获取功名。然而,“冯轼下全齐,其身先就烹”一句,又揭示了英雄终将面对的悲剧命运——即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难逃身败名裂的命运。

“古人不轻死,何尝贵其生”强调了古人对待生死的态度,认为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其意义。接下来,“顾已有所造,二途皆一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是一次自我实现的过程。

“有谁怜是翁,欲以身徇荣”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即便他们为了追求荣耀不惜牺牲一切,但世人往往难以理解或怜悯他们的处境。“未卒杯酒乐,苍茫祸来婴”描述了英雄在即将享受胜利果实时,却遭遇不幸的命运。

“所怀奄不救,焉如监门清”表达了对英雄命运无常的感慨,即便是最清白的人也无法避免灾难。“乃知谬厝置,视世已皆轻”指出世人对英雄的评价往往过于轻率,忽视了他们的真实价值。“死者良可叹,世俗方营营”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以及对现实社会忙碌、急功近利现象的批评。

最后,“至仁吾所师,但欲穷山耕”表达了诗人对至仁之道的追求,以及希望过上简单、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生平,反映了对人性、命运、道德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金沙花有感

夭艳迎人意欲迷,不言正是怨深时。

愁肠百端不堪续,惆怅年年开向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有道者

昔吾知养生,始自皇人经。

其说乃浩博,隐奥通神灵。

锦囊固申行,梦寐嗟沉冥。

十年不一开,未甘遂遗形。

矫矫高平生,真诀炳丹青。

要妙不在多,一言如发硎。

使人久滞念,霍如病已醒。

岂徒固衰朽,且将延百龄。

我虽欲亟试,未能广娉婷。

明年走浚上,要当宅重扃。

信如君所说,誓将鄙心铭。

为报不易言,高山柏亭亭。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留题广教安素堂

佛舍静不喧,求心知有趣。

谁言幽人迹,寂寥为善住。

太师说法地,何为号安素。

安得此粗言,令人起惊悟。

既不起灭定,宜已堕诸数。

不说福德多,冥冥知正度。

念复□饶益,能仁起兹护。

独示医王功,岂为有生故。

伊音究法乐,清言对芳树。

何日敝庐归,过汝穷朝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赠王伯虎

盛暑剧焚燎,深林称幽栖。

衰残不胜事,遂得休天倪。

重关人响绝,悯默与时违。

慨念百年乐,誓将老锄犁。

吾子造府戟,勤拳苦攀跻。

乃欲强访我,清言相与稽。

君方事轩冕,我乃乐山溪。

所向适殊途,安得问軏輗。

要我有所赋,将报锦与绨。

病思何足云,有愧测海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