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天下名山数南国,岘首首推襄汉域。

前年假节使湖外,道出铜鞮一攀陟。

檀溪西下烟雨繁,梦泽南回云雾织。

绝壁颓岩画障开,阳林杂蘤天光逼。

飘然不减京台乐,城阙弦歌野耕植。

借问人心谁见思,云来远庇羊公德。

乃知仁爱与山俱,奚用沈碑衒金刻。

追询耆旧访祠宇,迟拜丹青纪聪直。

佛蓝神馆郁相望,独此寂寥遗肸饰。

栾公燕国戚藩佐,朱邑桐乡啬夫职。

居民立社中诏嘉,抚旧劝来区淑慝。

指期还台首章奏,立使閟宫膋血食。

半途得郡旋治中,回睇凤林空太息。

仙郎作镇未期月,起废补亡罄心力。

凡予所欲尘黈聪,文符一一条其极。

庚桑畏垒既禋荐,鲁国灵光亦颠踣。

由晋至今更几秋,隼画干旟熊伏轼。

但矜□□□形胜,谁祀贤人思物色。

公当□□乃□□,只□徊翔预伦□。

汉波平远山巍然,共仰羊王誉充□。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天下名山以南方为多,岘首山首推在襄汉地区。
前年我被授予节度使的官职,途径湖外,特意去铜鞮山攀登。
檀溪西流,烟雨蒙蒙,梦泽南行,云雾缭绕。
峭壁残岩如画展开,阳林中的花草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里感受到的快乐不亚于京城,既有宫廷音乐,也有田野耕作。
我想知道谁会怀念我,就像白云庇护羊公那样铭记我的美德。
原来仁爱如同山川永恒,碑文显赫并非必要。
我寻访耆旧,探访羊公庙宇,只为记录他的智慧和正直。
佛蓝神馆与神殿相连,这里却寂静无人,只有祭祀的痕迹。
栾公是燕国的亲族辅臣,朱邑曾担任桐乡的啬夫。
居民们建立社稷,朝廷嘉奖,他们劝善惩恶。
我期待着回到朝廷上奏,让羊公得以在宗庙享受祭祀。
中途接到郡守职务,旋即治理,回首凤林,只能叹息。
仙郎镇守不久,短短时间已尽全力恢复和补救。
我所追求的是公正清明,每一条律令都力求完善。
庚桑畏垒祭祀后,鲁国的灵光也黯淡了。
从晋朝至今,多少岁月流逝,政权更迭频繁。
人们只关注地理位置的优势,却忘了祭祀贤人的意义。
羊公应当得到人们的怀念,他的精神如同凤凰翱翔。
汉水波平,远方山峦巍峨,共同仰望羊王的美誉。

注释

南国:南方。
岘首:岘山之首。
铜鞮:地名,在今湖北枣阳附近。
檀溪:河流名,在湖北襄阳附近。
梦泽:古代湖泊,泛指洞庭湖。
阳林:向阳的树林。
耆旧:年高有德的老人。
祠宇:祠堂或庙宇。
鲁国灵光:比喻文化或精神的光辉。
隼画干旟:古代军事标志,隼鸟图案的旗帜。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预伦:预示着伦理道德的典范。

鉴赏

此诗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赞叹以及对先贤德行的怀念。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笔法,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得山川河流、云雾风光与人类活动相互交织,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岘山图卷。

开篇“天下名山数南国,岘首首推襄汉域”即点出了岘山在中国众多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缩影。诗人通过对岘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色的描述,如“檀溪西下烟雨繁,梦泽南回云雾织”、“绝壁颓岩画障开,阳林杂蘤天光逼”,展现了岘山的雄伟与神秘。

在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中,诗人提及“羊公德”和“佛蓝神馆”,这些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场所,它们不仅见证了岘山的悠久历史,也映射出诗人的深厚感情。通过“借问人心谁见思”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那些被历史尘封的人物和事件的深切怀念。

诗中还穿插着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如“城阙弦歌野耕植”、“居民立社中诏嘉,抚旧劝来区淑慝”,展示了岘山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这些生动的场景与岘山的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温馨和生机。

诗人通过“凡予所欲尘黈聪,文符一一条其极”表达了自己对岘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追求,而“庚桑畏垒既禋荐,鲁国灵光亦颠踣”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思考和反思。

尾段“汉波平远山巍然,共仰羊王誉充□”中的“羊王”可能指的是岘山上的羊祜公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和传承。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岘山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对岘山深厚文化底蕴的探索与赞美。

收录诗词(8)

孙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兴亭

前有长江后有湖,天将此景属吾徒。

当时想未见秋兴,谩说南楼天下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天章寺

茂林脩竹碧溪头,梵宇深沈锁翠帱。

从此崇山频企望,朝阳高处有松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子陵钓台(其一)

旧交为帝不能邀,百尺双台照暮涛。

逸迹已将山共永,清名仍与月争高。

鲁连解难终辞禄,龙伯持倾只钓鳌。

列传古碑言未尽,一滩风竹自萧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题子陵钓台(其二)

中兴曾作故人看,抗节唯怜七里滩。

枯蘖卧沙疑野艇,丛篁生岸忆长竿。

天边旧迹星辰动,江上馀基水石寒。

应笑渭滨周吕望,白头因猎从和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