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岂先生志,甘为隐遁流。
草堂聊托迹,涧水不知秋。
明月梨花梦,空江鹤影留。
我来肃瞻拜,仍作上沙游。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谨学所作的《二月十七日过黎里众善堂谒徐俟斋先生祠》中的片段。诗人表达了对徐先生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志向并非只为隐逸,而是深藏不露。他在草堂中寄托踪迹,涧水静静流淌,无问春秋。诗人沉浸在月夜梨花的梦境中,又见到江面上空鹤影独留,增添了神秘与孤寂的氛围。诗人来访时,不仅表达敬意,还借此机会游览了附近的上沙。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景物描绘和对徐先生的追思,展现了对先贤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详
补足绿阴飞尽絮,眼空烂漫一春花。
矮茅屋小分溪住,横板桥低趁岸斜。
喧我幽居惟鸟雀,争人行径但桑麻。
年来多少推迁感,独立松风咏暮霞。
春烟雨岸平,流水一竿冷。
夕阳隔溪来,零乱桃花影。
淞波一片冷秋光,帆影低斜挂夕阳。
遥指水云村缺里,接天红叶是枫庄。
一角残阳画断虹,年光随分了春风。
桃花脱尽清明雨,绿入平芜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