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六)

荒馀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荒野之中,只剩下我独自承受寂寞,只因无人能理解我的忧愁,希望你耐心倾听我的话语。
稻秧生长并非由农夫的懒惰决定,蚕丝的成熟还得等待柘树阴凉的到来。

注释

荒馀:荒芜之余。
只怪:只因。
愁声:忧愁之声。
好语:美好的话语。
烦君:麻烦您。
细细听:耐心倾听。
秧早:稻秧早熟。
不由:不由自主,非…所为。
田父:农夫。
懒:懒惰。
蚕迟:蚕丝晚熟。
端待:正等待。
柘阴:柘树下的阴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三月三日所作,标题为《三月三日雨中遣闷十绝句(其六)》。诗中的意境和用语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荒馀只怪不愁声”,“荒馀”指的是田地的荒废,“不愁声”则是指雨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雨声所带来的宁静和安详之感,并非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接着,“好语烦君细细听”,诗人在邀请读者仔细聆听这春日的雨声,仿佛雨滴有着它独特的语言,而这语言蕴含了生命和自然界最深层的智慧。

第三句“秧早不由田父懒”,这里的“秧早”指的是稻秧(水稻)长得过早,需人工移植。诗中说“不由田父懒”,是因为即便农夫有所懈怠,这春天的秧苗也不等待人的劳作,就自行生长。

最后一句,“蚕迟端待柘阴成”,“蚕迟”指的是蚕虫吃桑叶而生丝的过程,缓慢而不急。诗中说“端待柘阴成”,意为等待着桑树的叶子长成,以供给蚕食用。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规律的顺应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雨中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和循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节奏的理解。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聆听和观察周围世界的细微之处,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七)

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九)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

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一)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禊仍逢三月三。

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

形式: 七言绝句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八)

村落寻花特地无,有花亦自只愁予。

不如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