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游墩子河

流水波如镜,长空云是罗。

双双燕剪点轻波,只少隔江高唱采莲歌。

且向堤头坐,轻风拂体和。一腔幽恨叹如何。

却好仙香吹得满襟多。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鉴赏

这首《风蝶令·游墩子河》由清代诗人许禧身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游历图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

首句“流水波如镜”,以镜喻水,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平静与清澈,仿佛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映照着四周的景色。接着,“长空云是罗”一句,将天空中的云彩比作精致的罗纱,既表现了云彩的轻盈与飘逸,也暗示了天空的广阔与深邃。

“双双燕剪点轻波”描绘了燕子在水面轻巧地掠过,如同剪刀般划破水面,留下点点涟漪。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燕子的灵动与优雅,也赋予了水面以生机与活力。而“只少隔江高唱采莲歌”则通过想象,表达了对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热闹场景的向往,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接下来,“且向堤头坐,轻风拂体和”两句,诗人邀请读者一同坐在堤边,感受轻柔的微风拂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让人心情愉悦,精神放松。

最后,“一腔幽恨叹如何。却好仙香吹得满襟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面对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色,诗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幽怨与感慨;另一方面,仙香的吹拂似乎又为这份情感增添了几分超脱与慰藉,使得整个情绪在矛盾与和谐之间找到了平衡。

整体而言,《风蝶令·游墩子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欣赏美景时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2)

许禧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感怀

恨丝丝,情缕缕。如此心肠,却向谁人语。

泪痕恰是春朝雨。欲把悲肠,抛去偏难去。

絮庭寒,莲漏数。一片冰轮,怎解侬心苦。

欲乞姮娥相代诉。何日飞升,得返瑶台住。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长相思.又

风飕飕。雨飕飕。桐叶凋零已入秋。凄凉人倚楼。

山悠悠。水悠悠。催动归心不自由。梦随江水流。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金缕曲.得筱石由川督调鄂之信,因喜生感,又忆及女

丹诏来天外。却感得、国恩深重,春风普载。

人世浮尘终碌碌,郁郁胸襟总在。

空惹得、满腔情债。

地老山荒难以尽,认庭闱、怎撇生前爱。

缘未了,思难解。飙驰电抹嗟何快。

最伤怀、药炉茶灶,星沈沧海。

晓色微光将发曙,化出满庭霞彩。

听仙乐、悠扬一派。

重访琼楼诸道友,蹙双蛾、默默心无奈。

低首处,锁眉黛。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戊申四月舟中忆女

膝下谁为伴。最堪怜、蓬窗三度,凄凉景换。

红日照江空绮丽,更觉哀心萦乱。

却镇日、泪珠成串。

远望琼山云雾隐,愿长梯、渡我登天畔。

情自决,意无绊。尘中渣沥偏难断。

恨征途、终朝荏苒,奈何能惯。

谢尔闱前仍黯侍,不令病魔重染。

又风雨、阴晴能转。

郁结悲肠如惹絮,看茫茫、海水都难浣。

帆影动,已行半。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