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使权奸酿祸深,末流无复救危枰。
君臣霄壤难同死,社稷丘墟可再生。
叔宝井中空大辱,鲁连海上特虚名。
一家骨肉俱鱼腹,留得丹心万古明。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尹应许的作品,名为《挽陆君实(其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的深刻批判和无奈情感。
“谁使权奸酿祸深,末流无复救危枰。” 这两句点出了问题的根源——权力被不轨之徒所掌控,他们制造了深重的灾难,而到了后来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危险的局面。
“君臣霄壤难同死,社稷丘墟可再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即使君主和大臣都无法一起面对死亡,但国家(社稷)的基础一旦毁坏,也是可以重建的。
“叔宝井中空大辱,鲁连海上特虚名。” 作者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典故:东汉时期的叔孙通因得罪权贵而被投入井中,这里用来比喻受尽屈辱;而西汉的鲁仲连则是因为不愿意与朝廷有牵扯而选择隐居海岛,表明其清高之志。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抒发了对个人名节和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切感慨。
“一家骨肉俱鱼腹,留得丹心万古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忠诚品格的高度评价。即便是一家人的骨肉都被吞噬(比喻牺牲),但只要留下那颗赤子之心,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就会流传千古,照亮后世。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弊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忠诚品格的高度赞扬。
不详
古今忠义独斯人,危在须臾见益真。
身不远亡忧丧节,君非同逝虑蒙尘。
平时谁执朝廷柄,末路方知社稷臣。
楚些欲招招不得,沧溟南望浩无津。
浣花溪上风光主。燕集瀛洲开幕府。
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闲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簪组。狂迹偶为风月误。
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堤上絮。
六一先生薄吉州,归田去作颍昌游。
我公不向螺江住,羞杀青原白鹭洲。
浙水春风第一家,只言当日长兰芽。
谁知李白三山侣,来看姚黄二月花。
金瓮荼蘼香作酒,玉瓯松子肉为茶。
满板松竹并奇物,寿似蟾宫之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