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过亡友韩伯举拊缶亭故址抚今追昔得诗六章敢曰招魂亦以当泣》组诗中的第四章。通过“过亡友”、“招魂”等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已逝好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人欲百身赎,余惭一束刍”,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好友的深深惋惜和自责,仿佛愿意用自己的一百条生命来换取好友的复生,而自己却只能以一束草来寄托哀思,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生命的脆弱和逝去的不可挽回。
接着,“别君如旦夕,邈尔隔山河”,进一步描绘了与好友分别时的瞬间与之后的长久分离,如同晨昏之别,山河阻隔,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加重了离别的哀愁。
“台徙题诗石,林非挂剑柯”,这两句则转而回忆与好友共度的美好时光,台上的石上留下了题诗的痕迹,林间的柯木见证了他们曾经的誓言或约定。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只能在心中回味,无法再与好友共同体验,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伤心旧游处,双屐畏经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旧日游历之地的怀念与畏惧。旧游处承载着与好友共同的记忆,每一次经过都可能触动内心的伤痛,因此诗人选择避开,以免触景生情,更加深了对逝去好友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