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过西庵

游吟何处最宜频,谷木溪西第一邻。

竹径清风啼黠鸟,柴门落日对闲人。

穿云渐觉香裘重,照水惟怜白发新。

常得杖藜随去住,不须琴酌在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继的《秋晚过西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秋日山居图景。首句“游吟何处最宜频”,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西庵这样的地方最适合频繁地游历吟咏。接下来,“谷木溪西第一邻”点明了西庵位于山谷树林之中,临近溪流,环境幽静。

“竹径清风啼黠鸟”一句,通过竹林小径上传来的清风和黠鸟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此处心境的轻松自在。傍晚时分,“柴门落日对闲人”,诗人独自面对夕阳,享受着这份闲适与孤独,更显其超脱尘世的追求。

“穿云渐觉香裘重,照水惟怜白发新”两句,写诗人漫步云端,衣裳似乎因秋意加重而显得分外沉甸,同时感叹自己新添的白发映照在水面,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常得杖藜随去住,不须琴酌在芳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随性自在生活的满足,即使在秋季也能悠然自得,无需等到春天才饮酒弹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庵的秋日景色,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淡淡感伤,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收录诗词(17)

陈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成

野性耽迂百念轻,幽栖随处得怡情。

山依南郭家林好,水入西庄客舍清。

暖日野花常护鹿,春风汀柳不辞莺。

年来梦里添游乐,也逐渔樵结伴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得山路送友人

杳杳盘云似不通,雨苔分绿断行踪。

只应送客联游骑,踏破残花几处红。

形式: 七言绝句

赋得江天暮雪送友人之官

漠漠江天黯黯云,晚风吹雪正纷纷。

笼寒已禁猿争语,傍夕空教雁失群。

影带楚兰看不见,声连湘竹听还闻。

太平未必堪成瑞,一向谁怜好似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远归图

杜宇一声春尽,杨花千里人归。

半卷东风罗幕,任教双燕飞飞。

形式: 六言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