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二)

绵绵谷中葛,引蔓在修楚。

修楚代为薪,葛也安所附。

岂无絺与绤,可以禦清暑。

烈烈严冬时,忧君乏纩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杂诗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朴素而深情的画面。诗中以“绵绵谷中葛”起笔,形象地展现了葛藤在山谷中蔓延生长的情景,暗示了它的坚韧和生命力。接着,“引蔓在修楚”进一步描绘了葛藤攀附于高大的树木上的景象,象征着它对生存环境的依赖。

诗人思考葛藤的命运,即使被人们砍伐作为薪柴,葛藤仍然无法逃脱被利用的命运。“修楚代为薪,葛也安所附”表达了对葛藤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寓言了人生的无可奈何。然而,诗人并未忘记葛藤的价值,他提出“岂无絺与绤,可以禦清暑”,指出葛纤维可以制作轻薄的衣物,抵御炎热的夏天。

最后,诗人的目光转向严冬,“烈烈严冬时,忧君乏纩絮”,表达了对寒季里人们缺乏保暖物资的忧虑,流露出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人文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葛藤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2163)

李梦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字:献吉
  • 号:空同
  •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 生卒年:1472-1530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三首(其三)

汎汎河上舟,摇摇靡攸止。

我欲维此舟,川广不可涘。

振振凫与雁,栖食在波水。

岂不良幽寞,夙心耽乐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辕驹叹

世径互险夷,富贵安所需。

昔为枥中骏,今为辕下驹。

白日仰悲鸣,青云立踟蹰。

未蒙主人顾,何由效驰驱。

朝思碣石津,夕睇流沙隅。

常恐侣凡蹇,弃捐中路衢。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李广

李广昔未遇,射猎谁见称。

君王犹未识,他人宁不轻。

日从田间饮,夜止灞上亭。

醉尉前呼呵,小吏亦见凌。

一朝剖郡符,飞盖赴北平。

凭轼览百邑,树羽宁千城。

亭障不设燧,枥马跃顿缨。

弯弓射虎归,淡淡黄云生。

自从结发战,舍镝无虚鸣。

威慑五单于,胡人寤寐惊。

孰知身运乖,数奇竟无成。

壮颜逐年衰,白发忽见婴。

寄言雄图者,俟命莫吞声。

形式: 古风

豫让

士有气相感,杀身酬所知。

伯氏既谢世,族姓无孑遗。

噬炭甘若饴,漆身亮何为。

生既荷君遇,没敢求君知。

仇闻再三叹,揽泪惠新衣。

玉剑四五动,左右神为摧。

怆哉彼流水,迄今为鸣悲。

行路伫叹息,芝兰绕坟基。

人生固有毕,节义诚难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