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许衡的《偶成》,以深沉的感慨和淡泊的情怀,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
首句“屈指年华四十三”,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自己已过四十三岁的人生,岁月不居,时光匆匆,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接着,“归来憔悴百无堪”一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形象,面容憔悴,身心俱疲,表达了归隐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远怀未得生前遂,俗事多因困后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在生前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现实却未能如愿;另一方面,经历了困苦之后,他对世俗之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
“百亩桑麻负城邑,一轩花竹对烟岚”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场景。百亩桑麻,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轩花竹,对烟岚,则是静谧、清新的自然美景,与之相对的是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最后,“纷纷世态终休论,老作山家亦分甘”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与接受。面对世间的纷扰与变迁,诗人选择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平和。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自我调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超凡的智慧。
综上所述,《偶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归隐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与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