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刘近之四首(其三)

驱车庾关道,上有文献祠。

飞甍依绝壁,磨藓认穷碑。

梅亡岭尚名,猿去洞还疑。

不念去者寡,宁知来者稀。

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

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吾德的《赠别刘近之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驾车经过庾关道,途经文献祠的情景。祠宇高耸的屋檐依附在峭壁之上,斑驳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梅树虽已凋零,但山岭依旧以梅命名;猿猴虽已离去,洞穴仍让人产生遐想。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离人难留,未来未知,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两句,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上的帝王与异族交往的故事,暗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民族交流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人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动机。这不仅是对个人处世哲学的阐述,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表明诗人对于年轻朋友的劝诫,告诫他们要改变轻浮的态度,避免过于柔美的言行,以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庄重与谨慎。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仁义的推崇,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让这些品质成为永恒的价值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

陈吾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别刘近之四首(其四)

违荣十二载,梦寐见芝山。

下有素心人,华发映朱颜。

密修不愧影,独行无改辕。

伊余昔承乏,一榻常昼悬。

南州称高士,而我非陈蕃。

高深悟太极,短浅窥半班。

春风吹岭表,桃李复何言。

形式: 古风

出京别诸省丈

解组辞京国,揽袂别亲知。

飘风中道起,越鸟向南飞。

岂无盈觞酒,恨恨不能持。

瞻彼水中凫,感此辕下驹。

浮沉各有适,悲鸣将向谁。

丈夫秉微尚,赴义甘苦饴。

苟志在沟壑,贫贱固其宜。

周览大块内,斡流随化移。

羲光不停辔,葵心谅在兹。

仰惭明主恩,頫惬沧洲期。

挂帆从此去,江海渺无涯。

愧乏南金报,而获琼玖贻。

愿言树嘉绩,迟暮慰相思。

形式: 古风

送洪觉山先生北归五岭八章章六句

五岭之原,梧桐猗猗。其华菲菲,其实离离。

凤凰于飞,览此德辉。兀兀樵山,千仞其巍。

君子至止,硕人时依。千仞徊翔,明德是仪。

决拾既齐,弓矢既比。鸣钟击鼓,童子奏诗。

三射不违,示我威仪。西谷幽幽,涧水悠悠。

俯此青澜,峙彼高楼。硕人作之,君子优游。

凉秋九月,金风凄凄。越山青苍,百草依依。

山川脩阻,君子于归。于归何方,婺源之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愿言随之,道阻且长。

君子之驾,如云如龙。君子之马,如电如风。

愿言御之,可望不可从。君子于归兮,越山凄凄兮。

瞻望不及,悠悠我思兮。何以赠之,诗歌矢矣。

形式: 四言诗

出东门行赠朱次皋

携手出东门,行行日云暮。

悲风吹我裳,况复冷冷露。

守者欲闭关,行者渺广路。

青钱岂足怜,王程谁敢后。

愿言与子偕,畏我朋友怒。

迟迟我心违,十步九回顾。

全州忽已远,河桥忽已近。

回瞻九霄陌,气结不得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