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前庭踏鞠后庭歌,主将功高意气多。

不信沙场征战苦,年年捣练寄金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寄衣曲》由明代诗人陈宗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与家庭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诗中通过“前庭踏鞠后庭歌”这一对比,生动展现了和平与战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前庭中人们在享受着轻松愉快的蹴鞠游戏,而后庭则传来了歌声,这歌声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家中安宁的向往。

“主将功高意气多”,这句话既赞美了主将的英勇和功绩,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荣耀与牺牲。然而,紧接着的“不信沙场征战苦”,却揭示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战争不仅让士兵们饱受痛苦,也让那些留在后方的家庭承受着无尽的担忧和思念。

“年年捣练寄金河”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捣练,即捣制衣物,这里指的可能是为远征的亲人准备衣物,寄托着家人的温暖与关怀。金河,可能是指边疆或战场,象征着亲人所处的危险之地。这句话表达了家人对远征亲人的深深挂念,以及他们通过衣物传递的爱与支持。

整体而言,《寄衣曲》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乱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战争中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

收录诗词(6)

陈宗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湖竹枝词(其一)

与郎暗约段桥西,早起妆楼欲下梯。

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鹁鸠啼。

形式: 词牌: 竹枝

西湖竹枝词(其二)

荠麦青青三月三,看看草色暗湖南。

忙催姊妹烧香去,戴胜来时又养蚕。

形式: 词牌: 竹枝

西湖竹枝词(其三)

放生池岸柳丛丛,香阁临幡四面风。

轻薄少年乘醉过,手提射鸭竹枝弓。

形式: 词牌: 竹枝

西湖竹枝词(其四)

踏青湖上懒归家,更爱山行辇路赊。

妾上笨车郎跨蹇,西湖十八里梅花。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