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和老杜韵(其三)

燕然在域内,安足书盛勋。

俊鹘摩健翮,抉破六合云。

名将不务近,蠢夷岂知军。

兵形日万变,利钝讹传闻。

神明龙乌法,解散蛇豕群。

四海若一国,万国奉一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战场的壮丽景象与将领的英勇气概。开篇“燕然在域内,安足书盛勋”便以燕然山为背景,隐喻功勋卓著,却谦逊地认为不足以书写其丰功伟绩,展现出一种深沉的豪迈与谦虚的品质。

接着,“俊鹘摩健翮,抉破六合云”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杰出的将领比作翱翔于天际的猛鹰,突破云层,象征着他们超凡脱俗的勇气与智慧。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将领的英勇,也暗示了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力量。

“名将不务近,蠢夷岂知军”则表达了名将不追求眼前的胜利,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布局,对敌人的无知与轻视,显示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兵形日万变,利钝讹传闻”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强调了将领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战场局势的准确判断。

“神明龙乌法,解散蛇豕群”运用神话般的语言,将将领的战术比作神明的指引,能够化解敌方的混乱,如同龙乌之法能驱散蛇豕之乱,进一步凸显了将领的智慧与领导力。

最后,“四海若一国,万国奉一君”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天下统一、万邦归服的理想愿景,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统一的向往,以及对强盛国家的自豪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将领的卓越,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426)

黄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后出塞和老杜韵(其四)

中外本一家,狎处无诈虞。

承平昧远虑,将相多滥竽。

遂使一统势,分割成魏吴。

不正偾事罪,徒惜蹈义驱。

弹射仍窃位,气燄蔽清都。

寇患不在边,豺狼盈天衢。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后出塞和老杜韵(其五)

大言赋从军,足未踰里门。

兵岂书生事,但解纸上论。

治安策亦良,无福承君恩。

所恨国是非,白日浮云昏。

一朝祸变起,辟地无秦村。

聊将忠愤意,慷慨属子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七里塘

七里山塘多小家,女儿饮水容华加。

食指浩繁恒产少,半恃弱质寻生涯。

栽桑植麻,不如养花。织素制纱,不如筝琶。

琵琶如甑花如霞,朝云暮雨滋繁华。

一曲匹缣掷,一艖百金值。

下箸万钱当鸡肋,尚愁孤负倾城色。

钱树生花复结实,七尺珊瑚撑入室。

一人名重肥一家,疋锦裁衣玉为食。

有女携筐含泪坐,八绵七锦无人货。

玉颜未必不如人,廉耻由来召饥寒饿。

东家来伴晨调脂,隔窗慰问嗟卿痴。

闺阁几人邀绰楔,好花自误三春时。

吁嗟乎不狂为狂事可怜,君不见七里塘水如狂泉。

形式: 古风

冠剑从军图为陈搢鱼书题

腰君七星嵌首之剑,冠军五岳真形之冠。

越裳正多事,南望天漫漫。

扬鞭一笑抵百蛮,丈夫意气轻关山。

冯唐喊信边人诵,此去原为知己用。

貔虎奋怒豕蛇穷,坐见华夷成一统。

画沙聚米殊模糊,倩君健笔为之图。

天险神奸收尺幅,㕙毫三寸胜万夫。

马下露布盾鼻墨,英雄不脱书生色。

画中形势已瞭然,出奇制胜人莫测。

一尺之面七尺身,凌烟云台非异人。

不捣黄龙意未快,九天忽下佳兵戒。

丹青闲然李将军,笔尖未达西南界。

剑不跃,冠且弹。

一官已觉君恩重,百战方知将略难。

髀肉久生犹喑哑,风云奇气重追写。

披图仿佛闻鼓鼙,匹马短衣真健者。

方今海上未洗兵,天心人事多不平。

太阿柄下移,补履名分轻。

偶看从军图,思作从军行。

君行君法再拭土,吾戴吾头须结缨。

平填瀛海铲三岛,貌取扶桑万丈献阙廷。

芙蓉古色竹皮样,双鬓虽华气逾壮。

知君终非百里才,对镜自画封侯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