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都宪赴南台

雄都镇南服,江流走其隈。

惊风鼓高浪,驾御须公才。

公船树双帜,令重御史台。

轻裘兀中坐,一鼓千艘开。

江灵戒百神,前驱步浮埃。

有陈既如云,有声复如雷。

见将不见水,颓波为之回。

周流有馀暇,独起吊古怀。

汉功陋昆明,天堑胡为哉。

巍巍皇祖业,万载恒规恢。

安危系所修,愿见封章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都宪前往南方司法机构任职的壮丽场景,充满了对他的能力与使命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首先,“雄都镇南服,江流走其隈”两句,以“雄都”点出陈都宪任职之地的重要地位,而“江流走其隈”则描绘了长江在这一区域的蜿蜒曲折,预示着陈都宪将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与司法环境。

接着,“惊风鼓高浪,驾御须公才”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暴与巨浪,隐喻了政治与司法领域的挑战与风险,强调了陈都宪作为领导者所需具备的卓越才能与勇气。

“公船树双帜,令重御史台”描绘了陈都宪乘坐的船只上树立着旗帜,显示了他的权威与地位,同时“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暗示了他将承担的监督与纠察职责。

“轻裘兀中坐,一鼓千艘开”中的“轻裘”象征陈都宪的从容与自信,而“一鼓千艘开”则形象地表现了他能够迅速调动资源与力量,展现出领导者的魄力与效率。

“江灵戒百神,前驱步浮埃”两句,通过江神的戒备与尘埃的飘动,营造了一种庄严与肃穆的氛围,预示着陈都宪即将展开的重要使命。

“有陈既如云,有声复如雷”以云与雷的比喻,形容陈都宪的到来与行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强化了他对社会与国家的深远意义。

“见将不见水,颓波为之回”则表达了陈都宪不仅能够洞察局势,还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与决断力。

最后,“周流有馀暇,独起吊古怀”两句,体现了陈都宪在忙碌之余,不忘反思历史,思考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发展,体现了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汉功陋昆明,天堑胡为哉”通过对比汉朝的功绩与昆明池的狭小,以及对天堑的疑问,表达了对当前国家治理与安全形势的思考,以及对陈都宪能够超越前人、开创更大功业的期待。

“巍巍皇祖业,万载恒规恢”赞美了先祖的伟大事业,并希望陈都宪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使国家基业稳固,世代传承。

“安危系所修,愿见封章来”则直接表达了对陈都宪在维护国家安危方面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稳定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都宪赴任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感、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远见,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与期待。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晋溪画兰

之子有国香,幽居秘踪迹。

吾将一采之,荐之君王席。

英英雅淡姿,可写不可即。

珍重无奈何,黄金以为饰。

形式: 古风

望瀑布亦用李韵

昔闻地中山,今见天上水。

对日生虚明,光照数百里。

声将助雷行,势欲随云起。

矫矫白玉龙,人立烟霞里。

飞流何其雄,不受神禹功。

净洗下界浊,无言归太空。

精灵忽旁射,秀色溢厓壁。

动荡元化机,落星不为石。

观水复观山,万古心自閒。

愿借一泓清,鉴我尘外颜。

布邪可剪裁,衣被尽世间。

形式: 古风

湖口阻风书所见

湖西有青草,湖东有白石。

水与草有情,与石乃相激。

草边水微波,石也奈水何。

有石水不滥,不愿青草多。

形式: 古风

寄秦择之用莫如山韵

春江生绿芜,所思恨远别。

美人有新篇,开缄动风日。

商谣跂吴云,转使心旌孑。

谁能袪渴尘,惠我太古雪。

广文今冷官,五斗腰不折。

朝吟水洋洋,晚眺山嵲嵲。

君庭梧十寻,我方咏瓜瓞。

大哉唐虞谈,出口陋猥屑。

夕灯照虚堂,屡系康侯节。

填然鸣鼓中,乃独按鲁薛。

南沙旧同游,有操如玉洁。

赠君四三章,古调超巧拙。

岁寒结深盟,纷华以为瞥。

劝君勿太潜,行止故有说。

秋芳淡无姿,美在人未撷。

我歌亦吾情,不为闻者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