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说头陀坐石巅,披肩坏衲不知年。
空岩圣得头陀号,啼鸟枯松也解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境界。"旧说头陀坐石巅,披肩坏衲不知年"一句,通过“旧说”二字,表明这是一个传统的、久远的故事或说法。"头陀"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苦行僧,常在荒野之中修炼。此处“坐石巅”,形象地展现了这位苦行者选择高处独自修行的景象。而“披肩坏衲不知年”则表现出他的生活极其简朴,衣衫破旧,不知岁月流转,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欲望的摒弃和淡泊名利。
"空岩圣得头陀号,啼鸟枯松也解禅"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苦行者的境界。“空岩”指的是清幽的山谷,而“圣得头陀号”则是说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头陀”的称号,表明他的修为达到了一个高级别。"啼鸟枯松也解禅"一句,更深化了这种境界的描绘,连枯萎的松树和啼叫的小鸟都能引起他对禅理的体悟,这种自然万物皆可启迪心智的状态,正是禅宗中“即心即佛”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个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修行者形象,以及他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春来天气半阴晴,那更奔驰一月程。
又恐花时成草草,还家插柳佐清明。
一卷黄庭日未移,跏趺坐处篆香迟。
儿曹问我新官职,顺适堂中老住持。
举室相先起五更,为翁诞日寿金觥。
痴儿未识翁年甲,五十年前今夜生。
夜登车桁昼耘秧,怕说风伤与水伤。
历尽艰辛双鬓白,今秋方觉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