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二首(其二)

杳杳湖天极目中,波光日暮两陶镕。

舟离庙步湾环水,帆指东山缥缈峰。

昔日南征期饮马,今朝北去想骑龙。

归来若得醉乡隐,愿化春醪万顷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湖天相接无边无际,傍晚时分波光粼粼如熔金。
小船离开庙宇,沿着弯曲的水域航行,向着东边的朦胧山峰驶去。
过去南下征战,期待在河边饮水休息,今日北上,想象着能骑乘神龙。
如果能回到家乡,在醉乡中隐居,我愿化作醇厚的美酒,满溢在广阔的田野。

注释

杳杳:形容遥远或迷茫。
波光:水面反射的光。
庙步:寺庙附近的道路。
缥缈峰: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
南征:向南出征。
北去:向北离去。
醉乡:比喻理想中的安逸或忘忧之地。
春醪:春天酿制的美酒。
万顷醲:形容酒非常醇厚,遍布广阔的土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在诗中,"杳杳湖天极目中"一句通过"杳杳"来形容湖水的辽阔和迷离,使人仿佛能看到那无边的湖面和连天相接的景致。"波光日暮两陶镕"则是描写夕阳下的湖水波光,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而又温馨。

"舟离庙步湾环水"表达了诗人在洞庭湖畔漫步,感受着湖水的环绕。"帆指东山缥缈峰"则是说船只指向远处的东山,那些连绵的山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下半首诗转而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往事回忆。"昔日南征期饮马"提及过去南下的军旅生活,"今朝北去想骑龙"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对于理想的向往,如同想象自己能乘风御空,跨骑而行。

最后两句"归来若得醉乡隐,愿化春醪万顷醲"表达了诗人对归乡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在自然中寻找到心灵的净化和酒精般的忘却烦恼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过洞庭二首(其一)

朝来四境宿云披,渐放扁舟入渺瀰。

漠漠衣襟凌水雾,悠悠帘幕挂天丝。

波平自喜看书稳,风软翻愁出险迟。

今夜君山兴不浅,登临应及月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淮

积雨虽收霁,清淮更渺茫。

地形真水府,波面似钱塘。

云日侵衣淡,天风入袖凉。

轻舆过南岸,转觉近家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余尝谓北人不知江湖如南人不习边塞时张芸老在坐中因问

张子胸中莹不疑,江湖边地总曾知。

波澜沃日漾舟起,霰雪埋空出塞时。

挂席何妨拾明月,据鞍仍解赋新诗。

悠然无复拘南北,阵马风樯取次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初赐幡胜戏和诸公二首(其二)

拜赐匆匆早上朝,公卿前列尽金貂。

日留爱景明双阙,春逐恩辉下九霄。

灵沼轻凘犹覆水,上林微绿已萦条。

自惭羽翮非鸾凤,亦预彤庭舞舜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