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三首,其三与郑御史李逾国同登时再召赴阙(其一)

峡束沧江万壑雷,梵王楼阁倚天开。

山从中宿城边去,水自连州港口来。

云叶卷时猿献果,雨花飞处客登台。

青鞋未访和光洞,奏赋金门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寺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峡束沧江万壑雷”以动态的景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阔的山水画卷中,仿佛能听到江水奔腾、山谷回响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接着,“梵王楼阁倚天开”一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人工建筑,暗示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界的交融,楼阁仿佛是天与地之间的桥梁,既神秘又庄严。

“山从中宿城边去,水自连州港口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与水的不同特性,山的静谧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而水则连接着远方,象征着流动与联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生活联系起来,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力。

“云叶卷时猿献果,雨花飞处客登台”描绘了云卷云舒、猿猴献果的生动画面,以及雨后彩虹、游人登高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最后,“青鞋未访和光洞,奏赋金门亦壮哉”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文学创作的自豪感。这里的“和光洞”可能是指一处隐秘的洞穴或精神的归宿,而“奏赋金门”则可能指在朝廷上发表文章,展现了一种追求知识与表达自我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峡山寺三首,其三与郑御史李逾国同登时再召赴阙(其二)

竹里维舟陟翠微,闲门临水欲嵚巇。

云生佛殿飞来处,猿啸山僧出定时。

断刻尚馀梁日记,古松犹偃汉朝枝。

烟霞二妙应相笑,盛世藏珍负夙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峡山寺三首,其三与郑御史李逾国同登时再召赴阙(其三)

明日青阳逼岁阑,绣衣聊得共跻攀。

云铺鹤背浮金殿,风引猿声怨玉环。

薄宦岂堪长作客,故乡惟有一登山。

绳床睡暖梅花月,输与蒲庵老衲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游罗浮三首(其一)

白鹤峰头春暮时,水帘洞口苍庚飞。

千林锦树化红雨,百道玉虹穿翠微。

神朝帝阙鹤为骑,灵语仙坛霞作衣。

坐怜佳致恼魂梦,应觅真人扣息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罗浮三首(其三)

四百峰峦拱御台,蕊珠楼阁倚云开。

荔枝花落山鸠语,卢橘子生江燕来。

黄野故居羊化石,葛洪丹灶锦为苔。

仙游傥遂凌风约,羽服黄冠亦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