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送宇文尚书宣抚荆湘》。诗中赞美了宇文尚书的非凡才能和卓越功绩,将其比作古代的贤臣伊尹和傅说,认为他能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稳定局势。
诗的开头“伟哉不世才,要为天下奇”赞扬宇文尚书的才能超凡脱俗,非同常人。接着“一鹗不待荐,自受虚皇知”比喻他无需他人推荐,就已经被上天知晓并认可。接下来的几句“力精运甓处,心切闻鸡时”描绘了宇文尚书勤勉治国的情景,即使在鸡鸣之时也不忘国家大事。
“去年镇南徐,前年来合淝”表明宇文尚书曾多次出使或镇守地方,深受军民爱戴。“肖象系遗爱,岂特甘棠思”进一步强调他的德政深入人心,如同甘棠树一样受到百姓怀念。诗人希望宇文尚书能登上朝廷高位,成为君主的顾问,为国家出谋划策。
“春风玉笋班,夜光增陆离”形容宇文尚书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犹如春日里的美玉,夜光中的璀璨。接着“荆楚天一方,有生怀保绥”表达了对宇文尚书在荆楚地区施政的肯定,认为他的存在让当地人民感到安心。
“不向繁剧地,何以观设施”指出宇文尚书能在复杂的地方治理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证明了他的治国之才。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处理繁杂事务,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治理能力。
“明明九重意,大任端自兹”强调宇文尚书深得君王的信任,承担着国家的重要责任。诗人对宇文尚书的期望是“诸儒浪誇诧,自许傅与伊”,希望他能像伊尹和傅说那样,成为君主的得力助手。
最后,“重内不重外,图安不图危”表达了诗人对宇文尚书的期待,希望他注重内部治理,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诗人还提到“一旦大典章,瞢然如乱丝”,暗示宇文尚书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相信他能像“始悟少更历,虽悔将安追”那样,通过经验积累解决问题。
“有商六百年,不待试者谁”引用历史典故,强调宇文尚书的才能如同商朝六百年的统治者一样,无需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就能展现出来。诗人还提到“版筑与割烹,中有辅相资”,说明宇文尚书不仅擅长军事,也懂得如何辅助君主处理政务。
“后世伊傅流,纷纷何多为”表达了对宇文尚书的敬仰之情,认为他能够像伊尹和傅说这样的贤臣一样,为后世树立榜样。诗人最后寄语宇文尚书:“公乎风尘际,卓荦起一夔。轩昂气如虹,霹雳手欲龟。”希望他在动荡的时代中,能够像夔一样挺身而出,以豪迈的气魄和坚定的决心,为国家贡献力量。
“永怀更一行,策勋早言归”表达了诗人对宇文尚书再次出征的期待,希望他能早日完成任务,回到家中享受安宁。最后“坐理天下事,迎刃而解之”总结了宇文尚书的治国智慧,认为他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宇文尚书才能、品德和治国理念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杰出官员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