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烟雨楼望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首句“滮湖此夜月常满”以“滮湖”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同时以“月常满”营造出一种圆满、和谐的氛围,预示着美好的团圆时刻。接着,“游子数年才得还”一句,表达了游子在外多年,终于得以回家的喜悦和感慨,暗含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老去不谙新世路,醉中犹识旧家山”两句,通过对比“老去”的人与“新世路”,以及“醉中”与“旧家山”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难以割舍的情感。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波光潋滟浮青雀,桂影婆娑拥翠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飞翔的青雀,桂花树的影子在风中摇曳,仿佛拥抱着翠绿的发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最是横江羽衣客,数声清唳落人间”以“横江羽衣客”自比,表达了自己如同在江面自由飞翔的羽衣客,虽然远离尘嚣,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人间的关怀与关注。数声清唳,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烟雨楼望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