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议旦暮行。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风神遵从天帝的命令,肆意地展开征伐。
云神畏惧被驱赶,内心不甘却不敢反抗。
雨神怠慢了职责,只求每日生存。
天帝的宠爱突然转向,干旱的决议即将迅速执行。
忽然间,大雨倾盆而下,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
绿色的稻秧在广阔的田地中生长,清澈的水流环绕着孤独的城市。

注释

风师:风神。
帝令:天帝的命令。
肆:肆意。
徂征:征伐。
畏推逐:畏惧驱赶。
蓄意:内心。
旷厥官:怠慢职责。
所苟:只求。
帝眷:天帝的宠爱。
旱议:干旱的决议。
沛膏泽:大雨倾盆。
无声:悄无声息。
青秧:绿色稻秧。
广亩:广阔田地。
白水:清澈水流。
孤城:孤独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雨》,描绘了雨神在天帝命令下施展威力,驱散乌云,降下甘霖的情景。诗人通过"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形象地展现了风雨欲来的气势,随后"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写出了雨师对天命的敬畏和顺应。"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表达了雨对于大地和生灵的重要性,它渴望履行职责以保民生。

然而,当"帝眷一夕回,旱议旦暮行"时,天帝的态度转变,干旱的忧虑得以缓解,雨势迅速降临,"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描绘了雨如甘霖般悄然无声地滋润大地。最后两句"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则展示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稻田青翠,城市被雨水润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动态过程,既有自然之力,又寓含人的情感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酒与毕大夫

浅色官醅昨夜篘,一樽聊付卯时投。

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蛤蜊与李明叔诸公

雪屋吹灯然豆萁,古来壮士亦长饥。

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重答

莫怪东墙掷果频,沈郎眉宇正青春。

自言多病腰围减,依旧琼林照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闻吉老县丞按田在万安山中

苦雨初闻唤妇鸠,红妆满院木蕖秋。

樽前不记崔思立,应在诸山最上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