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先主庙二首(其二)

当时五丈桑,墙头摇羽葆。

草木尚有情,人心不如草。

缅怀车盖翁,三顾隆中老。

乾坤一草庐,鼎足事已了。

艰危奉命际,流涕出师表。

一时会风云,千古事蘋藻。

野农复何知,尚说官家好。

筳卜传神语,瓦釜荐行潦。

泸水耕馀村,范阳行处道。

天留西日迟,地狭东风早。

风霜惨燕雁,岁月愁蜀鸟。

亦复梁父吟,尘埃惊潦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涿郡先主庙二首(其二)》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对刘备庙宇的描绘与追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开篇“当时五丈桑,墙头摇羽葆”,以五丈桑树的摇曳和羽葆的飘动,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暗示刘备当年的辉煌与庙宇的现状形成对比。接着“草木尚有情,人心不如草”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刘备仁德之心的赞扬,同时也暗含对人心冷漠的批判。

“缅怀车盖翁,三顾隆中老”追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接下来“乾坤一草庐,鼎足事已了”则将刘备的草庐与三国鼎立的历史成就联系起来,强调了刘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艰危奉命际,流涕出师表”描绘了刘备在艰难时刻,仍能坚持使命,泪洒出师表的情景,表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坚韧与深情。紧接着“一时会风云,千古事蘋藻”通过风云际会,将刘备与诸葛亮的合作比喻为历史上的佳话,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敬仰。

“野农复何知,尚说官家好”则从侧面反映了民间对刘备的怀念与赞美,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人们也依然记得他的好。最后,“筳卜传神语,瓦釜荐行潦”通过祭祀活动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对刘备的纪念与崇敬之情。

“泸水耕馀村,范阳行处道”提到泸水边的村庄和范阳的道路,可能是对刘备行军路线的隐喻,强调了他的足迹遍布各地。而“天留西日迟,地狭东风早”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空间变化的感慨,表达了对刘备功业不朽的信念。

“风霜惨燕雁,岁月愁蜀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着刘备在世时的艰辛与离世后的寂寞。最后“亦复梁父吟,尘埃惊潦倒”引用了诸葛亮的《梁父吟》,表达了对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悲痛心情的理解,以及对两人深厚友谊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备庙宇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刘备仁德、智慧和领导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扈从行

马翻翻,车辘辘,尘土难分真面目。

年年扈从春水行,裁染春山波漾绿。

锦鞯珠勒大羽箭,少年将军面如玉。

车中小妇听鸣鞭,遥认飞尘郎马足。

朝随鼓声起,暮逐旗尾宿,乐事从今相继躅。

圣皇岁岁万几暇,春水围鹅秋射鹿。

形式: 古风

从帅府谒太清宫

层宫枕苍陂,地迥风日冷。

旌旂隐复见,原陆互驰骋。

悠悠尘外趣,窅窅壶中境。

山川蒸淑气,草木閟清景。

周疆有楚宋,汉隶列钟鼎。

尚矣千岁桧,荒哉九龙井。

怀奇目以击,契冥心独省。

悲欢万古促,赏晤一日永。清波?鱼尾,落照赪牛领。

天寒鹰隼击,水落鸿雁影。

白日照征夫,青天入渔艇。

洗兵江汉清,兹焉事幽屏。

形式: 古风

游醉翁亭

一径入幽谷,磴迂景更延。

阳光时翳竹,石色写冷泉。

不见琅琊寺,心知白云边。

残僧恋幽景,断臂初非禅。

岁暮少风雪,回禄稍擅权。

海内有此亭,夺去宁非天。

中有不坏者,断碑犹宛然。

逋民半吴越,过客多幽燕。

树根落断崖,聊挂从军鞭。

鸟啼空落日,野色愁寒烟。

月上人归尽,山空水溅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阳冰篆

护书如护儿,救燎如救饥。

可笑亦可怜,似高还似痴。

为此阳冰篆,法传丞相斯。

长楸蹙骐骥,快剑斫蛟螭。

瑚琏祖庙器,衮冕岩廊姿。

夜光含圭角,春水变华滋。

观物独写妙,苦心人得知。

入石疑无笔,妙处君独窥。

庐陵千载人,叹此尤崛奇。

一旦随灰烬,世疑峄山肥。

成坏固有数,惜哉徒尔为。

永成吾不预,既坏那可追。

当其将坏閒,万一神护持。

一物尚不忍,其馀可类推。

乃知放麑翁,仁心不吾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