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龙井寺(其三)

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

奇石韵高非令色,老松皮脱见真心。

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无弦出妙音。

拂拭少游碑好在,姓名曾记落碑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他总是忙碌,不愿去探望禅寺,山中的寺庙又何曾拒绝过访客?
奇特的石头韵味高雅,不显平凡;老松树皮脱落,显露真我本色。
屋檐下的风铃随风摇曳,诉说着幽深的故事;溪流弯曲,虽无琴弦却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擦拭干净杨少游的碑文,它依然完好;他的名字曾刻在碑的阴面,历历在目。

注释

禅林:指佛教修行者的居所,禅修之地。
山寺:指隐居修行的寺庙。
奇石:形状或质地奇特的石头。
真心:指人的本性,或事物的本质。
檐牙:屋檐的角或突出部分。
徇铎:风铃,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
妙音:形容优美的声音。
少游:杨少游,可能是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的名字。
碑阴:碑的背面,常用于刻写文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到龙井寺(其三)》,描绘了作者探访龙井寺的经历和所见所感。首句“底忙不肯访禅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但因事务繁忙而未能常来。接着,“山寺何曾避客深”暗示寺庙虽深藏山中,却并不拒客,反而欢迎来访者。

“奇石韵高非令色,老松皮脱见真心”两句,通过描绘奇特的石头和剥落的老松,传达出自然界的深沉与禅意,暗示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无弦出妙音"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环境的宁静与神秘,檐角风铃声与溪水潺潺仿佛无言的教诲,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最后,“拂拭少游碑好在,姓名曾记落碑阴”提到诗人擦拭碑文,怀念过往的文人墨客,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虽然岁月流转,但依然可见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寺为线索,寓禅意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禅修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其五)

貙貗甝狒貊獾貔,猎骑漫山伏正奇。

瘃手草成熊馆赋,掩群驱入兔罝诗。

兽奔骇类淮淝口,狐媚欢摧虢国眉。

滕六倚渠真误事,大寒不出是知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其四)

白旄麾遍牧郊貔,羽扇分飞更出奇。

冻裂弓鍪元济缚,啮残毡毳子卿诗。

芦花夜月凝湓口,梅玉春风侈蜀眉。

一幅溪藤知几返,镂冰冷语不惊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其三)

盐虎模糊懵豹貔,玉峰高并自多奇。

春先北苑供花事,夜入西淮奏雅诗。

银阙势增开雉尾,贺班香近列蛾眉。

看君来岁赓酬笔,移在仪曹进表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其二)

儿嬉犯冻搦文貔,怒眦张唇状崛奇。

图得形模规妇笑,绝怜冷落赋翁诗。

幕谈多暇堪娱目,喜色排寒为上眉。

颇念袁安正高卧,柮柴煨芋了年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