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

迹晦心须晦,神清梦亦清。

一窝如斗大,万事等沤成。

风月平章易,山林去就轻。

生生终有累,不若事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内心的痕迹和心境都要隐藏起来,连梦境也显得清澈。
一切事物繁多,如同一窝斗大,都如同泡沫般短暂。
在风月的评判中,选择进退是如此容易,在山林之间转换更是轻而易举。
生命中不断追求和累积总会带来疲惫,不如让生活本身自然生成,无需刻意追求。

注释

迹晦:内心痕迹隐藏。
心须晦:心境也要隐秘。
神清:心境清澈。
梦亦清:梦境也显得清净。
一窝如斗大:一切事物繁多如一窝斗大。
万事等沤成:万事万物如同泡沫般短暂。
风月平章易:在风月的评判中轻易决定。
山林去就轻:在山林之间进出轻易。
生生:生命中不断追求。
终有累:终究会带来疲惫。
不若:不如。
事无生:让生活自然生成,无需人为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贝守一的作品《自适》。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

“迹晦心须晦,神清梦亦清。”这里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只有当外界的纷扰不再干扰心灵时,内心才能达到一种澄明无碍的境地。这两句通过对比“迹”和“心”,表达了一种内外相应的哲理。

“一窝如斗大,万事等沤成。”这两句诗是从自然界观察事物,认为万象皆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这里的“一窝”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一个小小的空间,而“万事”则涵盖了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比较,强调了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哲学思想。

“风月平章易,山林去就轻。”这两句描绘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风月”象征着自然界中不变的规律,而“山林”则代表了远离尘世的宁静之地。诗人表达了一种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世俗的羁绊。

最后两句,“生生终有累,不若事无生。”这里诗人反思生命中的种种烦恼与负担,认为这些都是由“生”所带来的。于是提出了“不若事无生”的观点,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认为没有生就没有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生活态度的向往。

收录诗词(9)

贝守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适意

不效痴禅误此身,安居随分乐天真。

閒寻草药防医病,广施仙方为济人。

学道未逢师诀窍,收心且养自精神。

修持要到无空地,扫却从前碍眼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何不可(其二)

炎炎火伞张空,避暑林亭趺坐。

有时解带披襟,恁地有何不可。

形式: 六言诗 押[哿]韵

有何不可(其一)

园林桃李争妍,我有兰花数朵。

杯盘笋蕨鲜肥,恁地有何不可。

形式: 六言诗 押[哿]韵

有何不可(其三)

桂花香满脩廊,皓月当空照我。

徐徐三弄瑶琴,恁地有何不可。

形式: 六言诗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