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中书子俊画孤舟读书图为吴宗起赋

昨夜沧江雨初歇,两岸山屏翠烟叠。

江空浦极悄无人,但见小舟横一叶。

舟人所适非取鱼,危坐船头惟读书。

音声琅琅出金石,冯夷起舞鼋鼍趋。

兰桡不举随流去,渚北汀南无定处。

只知兀兀了残编,不觉亭亭倚高树。

知君自是隐者流,孤篷短棹轻王侯。

经年对语手中卷,镇日忘机沙上鸥。

澹古先生青琐客,挥毫日儤金门直。

忽看高兴落江湖,却向烟波写真逸。

王摩诘,张志和,画意诗情相荡摩。

樵青篷底唤不醒,西塞山前春雨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倪谦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昨夜沧江雨初歇”以雨后江面的清新为背景,引出“两岸山屏翠烟叠”,展现出山水的秀美。接下来,“江空浦极悄无人,但见小舟横一叶”描绘了江面的寂静与小舟的孤独,凸显主人公的专注。

“舟人所适非取鱼,危坐船头惟读书”揭示了舟中人的身份——一个并非为了生计捕鱼,而是沉醉于书海的读书人。“音声琅琅出金石,冯夷起舞鼋鼍趋”运用神话典故,形容读书声如金石般响亮,连水神也为之动容。

“兰桡不举随流去,渚北汀南无定处”描述小舟顺流而下,诗人借此寓言读书人的心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兀兀了残编”则表达了主人公沉浸在书中的忘我状态。诗人接着赞美张子俊像隐士般超脱世俗,视王侯爵位如浮云。

最后,诗人将张子俊与唐代诗人王维(王摩诘)和渔父张志和相提并论,赞扬他们画意诗情的交融,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真意的生活态度。结尾“樵青篷底唤不醒,西塞山前春雨多”以景结情,留下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读书人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画家的才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60)

倪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国观光歌为沈侯官司仓用宾赋

袖有五色笔,囊有万言策。

笔可补造化,策可干明辟。

才闻皋朔诣公车,又见严徐向都邑。

奋志遥从上国游,扶摇九万抟脩翼。

日月明三殿,虎豹守九关。

玉帛会诸侯,梯航来百蛮。

金张甲第亘紫陌,夔龙礼乐严清班。

光华眼底观不尽,致身已在青云间。

不慕绾金章,不羡乘丹毂。

自分草莽臣,但足升斗禄。

东葛方容就督邮,南闽复许烦搜粟。

清晓君门开,谒帝趋明光。

天仗建羽旄,箫韶仪凤皇。

玉阶稽颡荷恩出,海峤行览三山苍。

携壶送子都门道,晴日辉辉照芳草。

酒阑征旆逐薰风,回首蓬莱五云绕。

形式: 古风

风雨归庄图为钱景和赋

阴云蔽空如墨堆,长风入林声撼雷。

木叶惊飞水波涌,忽送一天山雨来。

山翁行行在中路,急归远向溪桥度。

破伞高擎稚子扶,杖瘦泥深不能步。

到家入门呼老妻,快烧榾柮烘我衣。

形式: 古风

雪后山行图为前人赋

深山雪后岩壑空,槎牙古木号严风。

长溪流澌冻欲合,野径时有行人通。

青骡装重征途白,三子怀冰凛寒色。

乡园何处渺羁愁,岁晚天涯犹作客。

前村有酒不惜钱,泠气直透三重绵。

形式: 古风

湖口石钟山为库部王郎中恕赋

彭蠡之口两石钟,上下壁立金芙蓉。

何年鼓铸出炉冶,造化融结当鸿蒙。

山灵昔闻诉真宰,帝令疏凿驱鬼工。

雕锼险陋向山麓,空洞穴隙纷玲珑。

鸣声底用事撞击,自有巨浪乘长风。

何殊张乐洞庭野,大音迭奏闻金镛。

五老分明俯垂听,鉴鍧撼荡冯夷宫。

尔来世历千万古,至今追蠡悬高空。

坡仙当年适临汝,沿洄南去路自通。

平生好事此足见,放棹特过湖水东。

明月夜抵绝壁下,怪石正与风涛冲。

噌吰镗鞳互响应,寓目始得穷奇踪。

此景居民久应识,口不能道嗟渔翁。

诗成援笔叹且笑,汉人语简唐人庸。

我皇曾此戮鲸鳄,攀崖上登山阁中。

龙香落纸洒宸翰,沧江夜夜光如虹。

忆昔皇华使荆楚,奈予王事方匆匆。

天生佳景不一到,怅望思逐南飞鸿。

王君旧隐此游衍,要我作诗抒素胸。

不知夙愿可偿否,汎月来游追长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