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窦蔡二记室入蜀

昆山积良宝,大厦构众材。

马卿委官去,邹子背淮来。

风流信多美,朝夕豫平台。

逸翮独不群,清才复遒上。

六辅昔推名,二江今振响。

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

四海奋羽仪,清风久播驰。

沈郁林难厕,青山翻易阻。

回首望烟霞,谁知慕俦侣。

飘然不系舟,为情自可求。

若奉西园夜,浩想北园愁。

无因逐萍藻,从尔泛清流。

形式: 古风

翻译

昆山积聚了众多珍贵之物,高大的建筑由各种材料构建。
马卿辞官离去,邹子则离开淮水而来。
这里的风流人物确实很多,朝朝暮暮都充满活力。
出众的翅膀独自飞翔,才华出众的人更是向上进取。
昔日的六辅之地曾闻名遐迩,如今的二江也声名大振。
虽然才华外显,但内在的磨砺始终明亮。
四海之内,他们的风采如同鸟儿展翅,清风长久流传。
深沉的树林难以容纳,青翠的山峰反而成了阻碍。
回首遥望云霞,谁能理解我对同伴的仰慕。
我如飘零的舟船,只为情感而追求。
如果能像在西园那样相聚,夜晚的思绪也会充满北园的忧愁。
无法追随浮萍水草,只能随你一同畅游清澈的流水。

注释

昆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象征珍贵之物。
大厦:比喻伟大的事业或宏伟的计划。
马卿: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官员。
邹子:可能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邹衍。
风流:指有才情、有名望的人。
逸翮:超凡的翅膀,比喻杰出的人才。
磨琢:比喻经历磨练和提升。
四海:指天下,全世界。
沈郁:深沉、郁结。
慕俦侣:向往与同伴共处。
飘然:形容自由自在。
西园:可能指特定的园林或聚会地点。
北园:可能与西园相对,也可能指另一处地方。
萍藻:水上漂浮的植物,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陈子昂的《赠窦蔡二记室入蜀》,创作于隋末唐初。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昆山积良宝,大厦构众材。马卿委官去,邹子背淮来。"

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昆山之上聚集了许多珍贵的资源,大厦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才华。"马卿"和"邹子"可能是历史上的贤官或才子,这里借用来比喻友人即将离去的高尚品格。

"风流信多美,朝夕豫平台。逸翮独不群,清才复遒上。"

诗人赞美友人的风度和才能,如同清晨的露水般纯净,每日在宽敞的平台上欣赏着自然之美。"逸翮"形容独立不羁的个性,而"清才"则表明友人具有超群的才华。

"六辅昔推名,二江今振响。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

这里提及历史上的六辅和现实中的两江,均指友人的盛名如同古代六辅之地般显赫,以及今日在长江与汉水间的声望。"英华"比喻诗人对友人的赞美,而"磨琢"则象征着内在的光彩。

"四海奋羽仪,清风久播驰。沈郁林难厕,青山翻易阻。"

全诗至此,作者表达了对友人远大前程的期待,如同四方的使者携带着礼物而来,而"清风"象征着悠长且深远的影响力。不过,也有着沉郁和障碍,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友人的前进。

"回首望烟霞,谁知慕俦侣。飘然不系舟,为情自可求。"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眺望着远方的烟霞,渴望得到朋友的消息。而"飘然"则形容作者自由自在的心境,没有固定所系,而是出于情感上的追求。

"若奉西园夜,浩想北园愁。无因逐萍藻,从尔泛清流。"

最后,诗人提及西园的夜晚和北园的忧思,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因为没有固定的原因,只是随着友人的脚步,在清澈的水流中前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借用,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寄托,以及对其未来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

陈政(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昭君词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行将远,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路,陇首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寄友人

杜甫在时贪入蜀,孟郊生处却归秦。

如今始会麻姑意,借问山川与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蜀葵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祗缘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僧院牡丹

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

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