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首(其七)

乌臼分明棒有眼,这僧直是眼无筋。

假饶打著百千个,切莫将伊挂齿唇。

形式: 偈颂

翻译

乌臼树清晰可见,木棒上有个洞眼,
这个僧人的眼睛似乎没有神采。

注释

乌臼:一种落叶乔木,果实黑色,可制染料。
分明:清楚,明显。
棒:棍子,棒槌。
有眼:指木棒上有孔。
眼:眼睛。
直是:简直就是。
眼无筋:形容眼神呆滞,缺乏灵动。
假饶:即使,纵然。
打著:打到。
百千个:极多,形容数量大。
切莫:千万不要。
挂齿唇:挂在嘴边,提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了一所作的《颂古二十首》中的第七首。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某些人的评价和态度。

"乌臼分明棒有眼",乌臼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这里借指木棒,暗示事物有其自然规律或明显之处。"棒有眼"则意味着事情处理得当,该有的分寸感和准绳清晰可见。

"这僧直是眼无筋",这里的“眼无筋”是对僧人的批评,意指他缺乏洞察力或者判断力,看问题不够深入,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假饶打著百千个",即使对这样的人进行了纠正或惩罚,“假饶”表示假设,即使打了上百上千次,强调了对这种人的宽容和不欲深究的态度。

"切莫将伊挂齿唇",最后一句劝诫人们不要过多地谈论或挂在嘴边,表明对这类人的轻视和不屑于过多纠缠。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对某些人行为的评价,以禅宗的智慧和豁达,主张不过度计较,体现了佛教中宽恕与放下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0)

释了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二十首(其十六)

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閒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颂古二十首(其三)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

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形式: 偈颂 押[个]韵

颂古二十首(其六)

南泉特地指瓶,隐峰便来泻水。

两人自不识羞,掘地深埋自己。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佛之一字孰云无,木马泥牛满道途。

倚遍栏干春色晚,海风吹断碧珊瑚。

形式: 偈颂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