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南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联“出还自笑迹非真,虚误平生未了因”,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真心,似乎在虚度光阴,未能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颔联“松偃双青长在眼,燕调新语解留人”,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常青的松树和燕子的新语,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留恋。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燕子则以其活泼灵动的形象,传递出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
颈联“清香为致蒲樽酒,和气能回草阁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他以清香的蒲樽酒和和煦的气氛,邀请朋友共聚,希望以此来增添春日的温暖与生机。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招待,更是情感上的交流与慰藉,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尾联“万里归来惭奉使,漫携诗卷谢交亲”,诗人归乡后,面对远方的使命感到惭愧,同时带着诗卷向亲友表达感谢之意。这一方面是对过去职责的反思,另一方面则是对身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自身角色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周围人给予的支持与陪伴的深切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