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僧机图”为题,通过描绘僧人与松树的形象,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禅宗思想。
首句“夷齐我向名松树”,以历史上的两位隐士——伯夷和叔齐,来比喻松树,暗示松树虽有名声,但最终也会经历岁月的洗礼而归于自然。接着,“重到松烧灰熄飞”一句,描述了松树在大火中被焚烧的情景,象征着事物的毁灭与重生,生命在烈火中得以净化与升华。
“名象菀枯归一幻”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名声、形象乃至生命都如同草木一样,终将凋零,归于虚无,强调了万物皆空、一切皆是幻象的佛教观念。最后,“个僧真善示禅机”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即那位僧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揭示了禅宗的奥义,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和僧人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哲学,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