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写给内弟赵叔平的寄赠之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勾勒,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关怀。
首句“别来不觉又秋风”,开篇即以秋风的萧瑟渲染离别的寂寥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长久思念。接下来,“历想君家在眼中”一句,直接点明了思念的对象,同时运用“在眼中”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家中情景的深刻记忆与向往。
“稚子情娇初学语,慈亲年老近加聋”两句,通过描写友人家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幼小的孩子与年迈的母亲,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亲情的深厚。孩子学语的天真可爱与母亲的年老耳聋形成对比,既体现了生命的成长与变化,也蕴含着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新居每对千竿竹,先陇应添几尺松”则转向对友人新居环境的想象,竹林与松树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生机与坚韧,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世业喜闻能复旧,休将百万一枭空”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事业与财富的关切与祝福,希望友人能够坚守本业,不为金钱所累,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深厚的亲情与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生活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