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琬所作的《送魏子存之成都同西樵周量贻上》。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成都的场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凤城垂柳为君攀,西去高轩指散关”以“凤城”象征京城,垂柳则寓意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友人将要西行,高轩即豪华车辆,指向散关,预示着旅程的遥远与艰辛。
颔联“望帝愁魂春树外,卧龙故垒夕阳间”运用典故,望帝是古代蜀国的国王,其魂魄化为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表达离别的哀愁;卧龙则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故垒指他的遗迹,夕阳则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友人此行将面对的挑战与历史的厚重。
颈联“天悬鸟道连三峡,地入蚕丛控百蛮”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壮丽景色与险峻地形,天悬鸟道形容道路之险,连通三峡,地入蚕丛则指进入偏远之地,控制着众多蛮族地区,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艰难与重要性。
尾联“到日不妨频吊古,讼庭草长簿书闲”表达了对友人到达目的地后能够静心回顾历史、享受宁静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谊,也蕴含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与祝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