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綦大将军(其一)

将军早学万人敌,从父行军十六七。

上马如飞海东青,大羽劲弓轰霹雳。

直欲生擒彼不庭,天山之北北复北。

总兵王子设危阱,陷阵先锋沦异域。

时或偶违心转壮,身可暂縻膝不屈。

夜驱汗血还汉朝,万里沙场如咫尺。

臣父以死报国家,澡雪父冤见天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将军自幼习得万人敌之术,跟随父亲出征,那时他十六七岁。
骑马如海东青般迅疾,手持强弓,箭如雷霆轰鸣。
一心想要活捉敌人,他们的领土在他眼中不过北天山再往北。
王子统帅下,布下险恶陷阱,前锋陷入敌阵,流落在异国他乡。
有时违背心意反而更显英勇,即使身陷囹圄,膝盖也不折腰。
夜晚驱驰着汗血宝马回归汉朝,万里战场仿佛就在眼前。
臣的父亲以死报效国家,洗雪父亲的冤屈,终于重见天日。

注释

将军:指代英勇的将领。
万人敌:能独自抵挡万人的勇猛战士。
从父:跟随父亲。
十六七:指少年时期。
海东青:古代骏马名,比喻骑术高超。
大羽劲弓:大型强弓。
彼不庭:指敌人。
天山之北:极北之地。
王子:可能指某个有权势的军事领袖。
危阱:险恶的陷阱。
膝不屈:表示绝不屈服。
汗血:形容宝马。
汉朝:这里指诗人所效忠的朝廷。
父冤:父亲的冤屈。
天日:公开、真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对国家的忠诚。"将军早学万人敌"表明将军自幼就开始学习武艺,成为能抵御千军万马的人物。"从父行军十六七"则说明他年轻时便随父亲征战沙场,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诗中的"上马如飞海东青,大羽劲弓轰霹雳"用来形容将军出征时的英武气势和力量,他骑乘在马背上的样子宛如飞驰的青云,而他手持的大弓威力强大,射出的箭矢如同天空中的惊雷。

接下来的"直欲生擒彼不庭,天山之北北复北"表达了将军征战时的决心和方向,他渴望活捉敌人,不让他们有逃脱的机会,而他的征途则是向着遥远的北方,越过天山。

"总兵王子设危阱,陷阵先锋沦异域"则描绘了将军作战时的智谋和勇敢,他如同一位王者之子,巧妙地设置陷阱,并在战斗中冲锋陷阵,不畏艰险。

诗人通过"时或偶违心转壮,身可暂縻膝不屈"表达了对将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身体上的顽强,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能够迅速恢复元气,不会屈服于逆境。

最后两句"夜驱汗血还汉朝,万里沙场如咫尺"则是在描述将军在长久的征战中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他们像是跨越了无尽的沙漠,将遥远的地方也变得近在咫尺。

而"臣父以死报国家,澡雪父冤见天日"则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及其父亲忠诚于国家至死的赞颂,他们用生命来洗刷家族的不白之冤,在天地之间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赠綦大将军(其二)

先皇玉带亲解赐,加侑金钱千百亿。

登时筑坛拜大将,随意委禽聘贤室。

前茅出镇万貔貅,东南五湖天半壁。

凤凰山下忽相逢,我旧闻名今面识。

精忠纯孝故无双,武艺文材俱第一。

既能高著国手棋,又能稳赋作家诗。

既能善战善骑射,七书背诵无馀遗。

又能双钩写楷字,颜筋柳骨妙画锥。

既如诸葛渡泸水,又如龚遂清潢池。

章亥六合半已到,象胥九译靡不知。

凉州蒲萄无复染,交趾薏苡夫何疑。

鞠场壮士阅剑舞,铃阁骚人陪酒卮。

笑谈洒落意娴雅,喜看宾主无厌时。

迩来宣城察事尤瑰奇,明目张胆锄群私。

去年稻田百圩没,秋潦至今犹渺瀰。

孰谓不潦罔省府,公斥其人真奸欺。

百战将军古有之,未闻将军亦肯念民饥。

形式: 古风

赠滕君必绍

之子有名父,何蕃合比肩。

虞庠惊脱颖,孔壁妙忘筌。

高第攽枫扆,长身掩薤阡。

师亡乡党惜,人往岁时迁。

达宦谁无死,遗文尔独传。

客邮曾旅进,邑子例垂怜。

衮语推真幅,絺词激懦篇。

善人宜有后,一见欲潸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燥溪晓行

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

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

险路纡羸马,寒飙穴敝袍。

枯林影中过,恐或有梅梢。

形式: 五言律诗

久雨

云胡不出,积雨予尼。意弥八纮,膝此一席。

谁具蒸徒,假予楫航。一往沧海,观彼茫洋。

掩关昼眠,胡宁不暇。鲁叟攸戒,敢视为夜。

寂寂疏帘,幽幽空阶。鸟下碎藓,伤予之怀。

悠悠古道,溢溢行潦。岂无岑楼,送目遥草。

心之忧矣,莫或予知。彼其之子,谓予寒饥。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