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高鼎的《偶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画面。首句“高楼人去碧天长”,写高楼之上,人已离去,留下的是无尽的蓝天,暗示着空间的辽阔与孤独感。次句“点点帆迎落日黄”,通过描绘远处帆船在夕阳下摇曳,进一步渲染了寂寥的氛围。
第三句“敢冀舟中逢谢尚”,诗人借用典故,希望能如东晋时的谢尚那样,在舟中遇到知音,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然而,“漫劳市上识韩康”一句则暗示在世俗的市井中寻找像汉代隐士韩康那样的真挚交往实属徒劳。
“丧家毕竟非秦赘”,诗人自嘲,表示自己并非因家庭变故而流离失所,而是出于个人选择的坚守。接着,“悯世何曾是楚狂”表明他对世事的忧虑,并非像春秋时的楚狂接舆那样逃避现实,而是深感世间疾苦。
最后两句“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诗人感慨二十载光阴里坚持自己的笨拙之道,面对茫茫人世和浩渺的自然,更显其内心的坚定与孤独。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品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