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渡渭》是明代诗人康海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渭水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吾亦爱沧洲”,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水乡的喜爱之情。“沧洲”常指远离尘嚣的水边之地,此处既点明了渡河的目的地,也暗含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接着,“春风信所游”一句,以春风为引子,暗示了诗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旅行状态,春风不仅温暖了大地,也温暖了诗人的心。
“不须歌桂棹,浑胜坐兰舟。”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传统的划桨方式与乘坐装饰精美的小舟进行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胜过外在的形式。这里的“桂棹”和“兰舟”都是古代形容船只的美称,前者以桂木制成,后者则以兰花装饰,都象征着高雅与美好。但诗人认为,内心的愉悦与平和才是最宝贵的,无需外在形式的奢华来衬托。
“浊浪排风起,轻帆及岸收。”这两句描绘了渡河时的景象,波涛汹涌的河水在风的作用下翻滚,而轻盈的船帆随着水流缓缓靠近岸边。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紧张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目的地即将到来。
最后,“稍东瞻太华,遥在碧云头。”诗人抬头远望,东方的太华山隐约可见,仿佛就在那片碧蓝的云彩之上。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太华山作为中国古代名山之一,象征着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综上所述,《渡渭》一诗通过对渡河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远方目标的向往。康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一次简单的渡河之旅转化为了一次心灵的旅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