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

春日褰衣问翠微,春郊无地不芳菲。

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

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

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首句“春日褰衣问翠微”以行动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踏春的情景,仿佛亲自步入那片翠绿之中,探寻春天的秘密。接着,“春郊无地不芳菲”一句,直接点明了春天的万物复苏,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机与芬芳。

“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梨花比作雪,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草色在雨后的变化,被形容为“青乍肥”,既表现了雨水滋润后草木生长的勃勃生机,也暗示了春天的滋养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烟霞与前旆相映成趣,道旁的藤蔓与新衣相衬,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诗人的心境也随着这美丽的景色而变得宁静与自由。

最后,“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的一种超脱与淡泊的态度。这里的“抽簪”可能象征着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3)

余有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次年进士,授翰林编修。隆庆初,充实录纂修官。万历元年(1573)以右庶子领南翰林,次年为国子祭酒,颇多建树,谥文敏。告病辞官回乡后,于东湖一古洞外构筑亭榭,门外种五棵柳树,名“五柳庄”,林园之美,盛极一时。有房屋七楹,一楹专一藏书,神宗御书“名山洞府”赐之。其藏书处为“觉是斋”,后人称为“余相书楼”。生平校书严谨,南监本二十一史尚有其校刊之题识

  • 籍贯: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申时行榜进士第三
  • 生卒年:1526~1584

相关古诗词

别湖庄

年来屏迹大湖滨,共说先生隐是真。

此日忽随青雀舫,逢人不制白纶巾。

烟霞应解牵行骑,猿鹤终能迟主人。

无奈骊驹催物役,野心仍自恋湖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舟中怀张李二山人

归山半载又辞山,小桂茸茸不可攀。

欲伴渔樵今未得,相从麋鹿尔何閒。

天涯踪迹飞蓬外,岁暮阴阳过鸟间。

倚棹不言思往事,伤心容易二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即事

夜分绫被春寒重,晓际花砖日影无。

通籍未尝关请谒,上书何必乞江湖。

圣朝无阙堪焚草,清署何妨独据梧。

骑马人谁题尺牍,闭门吾欲著潜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将进酒

丈人解严颜,四座且勿喧。

生不逢王子期,一日难知何称百年。

填胸磊落如丘山,不饮安得游神仙。

罗珍泻玉聊自怜,大罂小甒翻踏天。

天有酒旗地酒泉,虚蒙其声人尚传。

桂精一月不两圆,白驹行地不可牵,去欢居忧生实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