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楚人插秧

插禾怜楚俗,田畛绿层层。

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

歌词人互荅,音节鼓相应。

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楚地农民在芒种时节插秧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事特色。

首句“插禾怜楚俗”,诗人以“怜”字表达了对楚地插秧习俗的深情关注与欣赏,体现了对当地农耕文化的尊重与喜爱。接着,“田畛绿层层”一句,通过“绿层层”的描绘,展现了稻田在春末夏初时节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两句,点出了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炎热难耐,但农民们依然不辞辛劳地进行农事活动,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热爱。这里“共道”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乡间邻里间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农事的情景。

“歌词人互答,音节鼓相应”则进一步展示了农忙时节的热闹场面。农民们在插秧的同时,唱着歌谣互相呼应,鼓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劳动的热情。

最后,“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粮食价格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的关切之情。这两句既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祈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楚地农民插秧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收录诗词(120)

朱应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 字:升之
  • 号:凌溪
  • 籍贯:扬州府宝应
  • 生卒年:1477—1526

相关古诗词

渡淮(其一)

楚岸崩沙仄,淮流积潦深。

沙明疑雪霁,潦迥似秋阴。

舟楫烦相待,炎蒸喜不侵。

重怜行宦地,独感济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渡淮(其二)

水外长天尽,烟中远屿衔。

即看乘泱漭,已若释忧谗。

波撼青枫树,凉轻白纻衫。

舟人不愁思,满引夕阳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赠蒋子云

别怀无近远,送子即凄然。

文采东都守,明时万里迁。

江舟回夕浪,汀草暗春烟。

却望来时路,长安在日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檐雨

中岁仕三已,晚耕天一涯。

僻居寡俦侣,开户对桑麻。

檐雨随风乱,溪流逐岸斜。

时时值野叟,争渡坐鸥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