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蝶

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

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花朵色泽紫中带蒙眬,秋天的蝴蝶翅膀毛绒绒显金黄。
花儿低矮蝴蝶娇小新颖,它们在花丛中东飞西舞好不繁忙。
日暮时分凉风吹来,花瓣纷纷从枝头飘落。
深夜里寒露渐冷,蝴蝶已在花丛中死去。
早晨出生晚上就逝去,生命短暂各自遵循自然法则。
看不见那千年长寿的仙鹤,它们常常栖息在高大的松树上。

注释

秋花:秋天的花朵。
紫蒙蒙:形容花朵颜色模糊、紫色中透出朦胧之感。
黄茸茸:形容蝴蝶翅膀柔软且带有黄色绒毛。
新小:娇小,新鲜。
飞戏:飞翔嬉戏。
丛西东:花丛的东西两侧。
日暮:傍晚。
凉风:清凉的风。
白露:夜晚凝聚的露水。
气类:同类,指生物种类。
相从:相互跟随,此处指遵循自然规律。
千年鹤:象征长寿的仙鹤。
百丈松:极高的松树,形容松树之大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其中充满了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变迁的感慨。开篇“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两句,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丰富色彩,紫色的花朵与黄色的蝴蝶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下来的“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则描绘出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翱翔的情景,传达了一种生命力旺盛、活力无限的感觉。

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一句引入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秋天的凉风带走了花朵,使它们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不仅是景象的转换,也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两句则直接点出了秋蝶的死亡,反映出自然界中生生灭灭的主题。接着,“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物种间共生的道理。

最后,“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两句通过对比千年老鹤与百丈高松的形象,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时间尺度的永恒与宁静。这里的“不见”可能是因为诗人未能目睹千年老鹤,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长寿和永恒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秋花和秋蝶这一对比喻,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主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题牡丹丛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惨惨八月暮,连连三日霖。

邑居尚愁寂,况乃在山林。

林下有志士,苦学惜光阴。

岁晚千万虑,并入方寸心。

岩鸟共旅宿,草虫伴愁吟。

秋天床席冷,夜雨灯火深。

怜君寂莫意,携酒一相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种柳三咏(其一)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种柳三咏(其二)

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

准拟三年后,青丝拂绿波。

仍教小楼上,对唱柳枝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