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成伯见赠四首(其四)

昔在中朝时,每从贤俊游。

酒酣握手欢,预怀今日忧。

两经岭峤春,三度江湖秋。

朱卿抱奇节,好语忽见收。

我无济世策,君有活国谋。

相寻不相笑,夜光犹暗投。

道丧师友绝,宁有民不偷。

风波极浩渺,欲济能无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答朱成伯见赠四首》之四。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朱成伯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昔在中朝时,每从贤俊游”,诗人回忆往昔与贤士俊杰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那段岁月的怀念。接着,“酒酣握手欢,预怀今日忧”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畅饮、欢声笑语的情景,同时预示着对未来的担忧,体现了友情中的深沉与忧虑。

“两经岭峤春,三度江湖秋”两句,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经历,岭峤春和江湖秋分别代表了诗人两次经历岭南地区的春天和三次经历江湖的秋天,暗示了诗人多次的漂泊与变迁。

“朱卿抱奇节,好语忽见收”两句,赞美了友人朱成伯坚守高尚节操,并在关键时刻给予诗人鼓励的话语,表现了友情中的相互支持与激励。

“我无济世策,君有活国谋”两句,表达了诗人自谦无为国计民生出谋划策的能力,而友人朱成伯则有拯救国家的策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相寻不相笑,夜光犹暗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即使在困难时刻也不相互嘲笑,而是像夜明珠一样,虽暗淡却依然照亮彼此的心灵。

最后,“道丧师友绝,宁有民不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师友关系断绝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状态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风波极浩渺,欲济能无舟”两句,以自然界的大风大浪比喻社会的动荡不安,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解决之道,但又担心没有适当手段来渡过难关的无奈与焦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连州行衙水阁望溪西诸山

峤南气常昏,终日如雾隔。

我来已经时,初不辨山色。

纷纷翳犯眼,默默悸动魄。

今晨忽晴快,如语见肝膈。

群峰插天青,野水恣意白。

深窥木杪静,细数鸟道窄。

天心岂无意,直欲慰北客。

才经盗贼扰,更脱瘴疠厄。

湖湘虽未定,势已初夏迫。

颇闻铁骑远,不复更追索。

我归当何时,俗事累千百。

便拟衡山前,今年饱新麦。

忧虑则未已,四海方逼仄。

群公献纳际,或肯任此责。

先当肃区夏,次用及蛮貊。

岂容肆蹂躏,岁必有大获。

天虽未悔祸,世岂无良策。

生人苟未尽,狐兔当有宅。

形式: 古风

赠欧阳处士

爱君年少便知足,今君虽老更无欲。

闭门不出动经时,保此无穷清净福。

黄衣弟子杂僧徒,共守荒郊数椽屋。

门前山水各有态,君但疏篱对脩竹。

直如季路耻有闻,清似之推不言禄。

坐看世事云变化,一任儿曹手反覆。

上皇龙飞三十春,临轩亦尝思异人。

诏书屡下广搜索,当时几人能识真。

君时声名动天子,高卧不起空逡巡。

谩收符箓养丹火,一旦四海生风尘。

我来见君斛岭下,识君无营真静者。

殷勤爱我莫遽行,尚肯相从结茅舍。

时当丧乱足淹留,豺狼恣横空山夜。

它年有意过匡庐,更许渊明入莲社。

形式: 古风

岭外怀宣城旧游

中原未敢说归期,却忆宣城近别离。

叠嶂雨来如画里,敬亭秋入胜花时。

每憎卑湿尤多病,苦爱风光屡有诗。

今日衰颓那可说,鬓须经瘴总成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余避地踰岭寄书宜章孙氏贼去则尽失之感叹有作

贼马纵横未说归,草间梁上借馀威。

布帆此去应无恙,银碗从来亦解飞。

世事只堪开口笑,主人空有食言肥。

自惭学道工夫少,坐觉文书到眼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