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其四)

绀云郁万莽,结岫如鸡冠。

十二将军峰,浣水南与环。

列祖六七茔,灵魄妥其间。

祭无亲子孙,遥遥踰百年。

大父丹峰公,少孤心力殚。

每嗟支水存,不识昆崙源。

半生苦探访,稍稍闻绪端。

搜荆得遗墓,既得心始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诸暨姚公步宗祠祖墓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家族历史的追忆和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首句“绀云郁万莽,结岫如鸡冠”,以壮丽的山景开篇,绀云形容山色深邃,万莽则展现了山势的连绵不绝,鸡冠状的山峰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接下来,“十二将军峰,浣水南与环”描述了环绕着浣水的十二座山峰,仿佛是守护家族的勇士,形象地体现了家族的历史与荣耀。

“列祖六七茔,灵魄妥其间”点明了此处是祖先的安息之地,表达了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祭无亲子孙,遥遥踰百年”则道出了家族传承的不易与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后人对祖先的纪念虽已跨越百年,却依然深情。

“大父丹峰公,少孤心力殚”讲述了家族中的一位长辈,年轻时便失去了亲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接下来的“每嗟支水存,不识昆崨源”表达了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感慨,以及对家族起源的追寻。

“半生苦探访,稍稍闻绪端”表明了作者或家族成员为了了解家族历史,经历了半生的努力,虽然仅能触及历史的边缘。最后,“搜荆得遗墓,既得心始欢”则表达了寻找到祖先遗墓后的喜悦与慰藉,体现了对家族根脉的珍视与自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家族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家族传承与寻根的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其五)

络绎鸡豚筵,岂徒尚豪谊?

感此亲爱心,何能遽辞醉?

玉台天杪横,菡萏照筵翠。

静气流万篁,夜灯转幽邃。

续宴宵不疲,论文晓无寐。

吾宗多凤鸾,毛羽各妍媚。

执礼环座前,敬若弟子对。

以尔珍重心,滋我谫陋愧。

相益何他辞,立身有真际。

勿坠门闾声,勉为庙堂器。

形式: 古风

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其六)

亦知难竟留,未忍舍之归。

依依拜诸父,恻恻情迟回。

上寿不过百,白发多衰颓。

颇愁他年来,益我怀旧思。

日出江已潮,津鼓隐相催。

太息微贱躬,行与桑梓违。

寻常有离别,动辄致吾哀。

况在一体亲,甚之襟抱推。

华岭涤浮翳,浩荡双眸开。

当以孤舟心,照此千仞台。

形式: 古风

化茂上人招同族兄饮青弋山房

壁苔涂抹满经檠,阶草离披卧石罂。

酒味暗搀林气涩,雁行遥界乱山平。

饱持佛偈参梅熟,静得渔歌送水声。

妙悟多从芜秽出,不须洁地始光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维摩说法图

六龙二鼠相惊驰,谁于沙劫拯行尸?

轮风瞬息散缘业,未明解脱堪怜悲。

维摩居士天人姿,青莲华相辉须眉。

瑟居梵住胜澄什,法云上荫毗波梨。

心光神幢明月麾,银河城阙仙梵吹。

警其芜蔓与常乐,宝铎一振幡花回。

斯时大众各膜顶,金粟控驾文殊皈。

昙摩戒律持毗尼,天龙八部僧迦黎。

慈悲眷属涅槃想,后者蒲塞优婆夷。

少者鹰俊老鹏耆,昏幽塔庙甘阇维。

蜂台兔苑僧三支,组钵在手灵锡飞。

耆阇崛山善千亿,紫铣青雘交玉晖。

迦维罗卫给孤独,亦各毳衲诠希夷。

金刚宝盖璎珞衣,珊瑚唇舌喉琉璃。

旃檀臂腋珠火眉,月宫日宇蟠螭龟。

丽跋蓝国兜率近,波罗越寺迦叶随。

元津象正究妙微,野狐不语白马嘶。

爱河欲网释群苦,三循六念无游移。

灯传篦刮删语录,大宗南北空须弥。

阎浮典藏浩烟海,秘密无量纲能提。

我闻世尊多妙机,拘尸那境留神蹊。

卐部烂熟十二部,指摄醉象森五狮。

雁堂鹅殿春棼纚,只今喇亢崇竺西。

札巴觉么均薙仰,萨伽古忒传文奇。

甘丹木辘麻葛曷,亨藏笃得无相欺。

四冤五縳倘沈锢,沃焦下狱严泥犁。

乃知居士授梁筏,妙觉非为雕谭资。

但虞苦海大千溺,未忏舍利沈流澌。

未来过去及见在,兹图一一镌毫丝。

为援秘典成此诗,天华如雪纷兰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