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丁未人日

轻寒侧侧下帘栊。细雨乍濛濛。

盆池浅绉冰初解,便山茶、斜著殷红。

四见丁年,几逢人日,万事酒杯中。

银幡凤倚绣花丛。小阁影朦胧。

辛盘七种羹方荐,问梅花、点额还空。

剪綵为人,缕金作胜,都未见春风。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鉴赏

这首清代邹祗谟的《一丛花·丁未人日》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和节日氛围。首句“轻寒侧侧下帘栊,细雨乍濛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寒中轻轻飘落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意境。接着,“盆池浅绉冰初解,便山茶、斜著殷红”写出了冰雪开始消融,山茶花开得鲜艳,色彩对比鲜明,富有生机。

“四见丁年,几逢人日,万事酒杯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丁年(即壮年)已过多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习俗庆祝)也已度过不少,人生百态尽在杯中酒中得以暂时忘却。

下片转而描写室内的情景:“银幡凤倚绣花丛,小阁影朦胧”,银色的幡饰与绣花丛相映,小阁内光影交错,显得温馨而雅致。然而,“辛盘七种羹方荐,问梅花、点额还空”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寂,虽然佳肴美酒准备齐全,但梅花无人欣赏,似乎暗示着主人的期待落空。

最后,“剪綵为人,缕金作胜,都未见春风”描绘了节日的装饰,剪纸的人形和金线编织的吉祥图案,都未能迎来真正的春风,暗含着对春天的期盼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日节的风俗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41)

邹祗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治十五年进士。与陈维崧、黄永、董以宁号毗陵四子。记忆力特强,古今人爵里姓氏、世次年谱,无不悉记。见魏禧兄弟古文,大为赞赏,逢人辄称道,宁都三魏由此知名。有《远志斋集》

  • 字:吁士
  • 号:程村
  • 籍贯:清初江南武进

相关古诗词

柳初新.丁未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满。曾几日、春过半。

橘花才绽,榆烟又改,野鸟提壶相唤。

何处秋千池馆。画旗边、饧箫声缓。兰叶小舟不见。

怅春情、半篙流短。

苍髯枝老,绿腰细草,飘散玉钱无算。

多少翠襦金碗。奈伤心、莺捎蝶乱。

形式: 词牌: 柳初新

满江红.雨中过唐朕虞饮,却赠,和散木

北郭东皋,开三径、伊人静处。

何来客、征帆初下,水餐烟语。

瓮底老春拼尽倒,槎头缩项还重煮。

况朔风,飒飒挟愁来,前山雨。提壶劝,宾还主。

衔杯笑,吾爱女。爱红堆脍缕,绿浮茶乳。

四壁惟馀犊鼻在,一樽且博鸱夷古。

羡君家,斑管尚生化,闻鸡舞。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念奴娇.焦山次张寰,用坡韵

孝然祠畔,看功名却是,眼前何物。

两桨东西浮玉峙,撑得东南半壁。

健鹘凌风,神鼍吼雨,浪捲江豚雪。

空山屈指,由来处士人杰。

待看瘗鹤残铭,纵横断碣,势涌春潮发。

无数龙蛇留石上,都与苍苔磨灭。

青玉坞中,碧桃湾里,望海门如发。

松阴萝叶,举头又见新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昼锦堂.题王阮亭抱琴堂执书图

九曲池边,无双亭畔,使君吟眺初回。

正见抱琴长啸,卷帙重开。

非仙非佛扬州吏,亦诗亦史济南才。

堪相对,恰称何郎标格,惟有官梅。迟回。

更何处,题斑管,定应校籍兰亭,此日隐囊小几,遥映水苔。

羼提阁里容高坐,渔洋山外许谁陪。

前身是,好认玉清仙子,金粟如来。

形式: 词牌: 昼锦堂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