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十)》。诗中以帝王之惜、大臣之雄、青山绿水、历史人物为背景,抒发了对已逝伟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帝惜悬车蚤”描绘了帝王对年老大臣的惋惜之情,悬车即指退休,暗示了大臣的早退,表达了对大臣贡献的珍视与不舍。
“人看杖钺雄”则转而赞美大臣的威武与英勇,杖钺是古代武将的象征,此处形容大臣不仅智谋超群,且勇猛无敌,令人钦佩。
“青山郧子国,白雪楚王宫”两句运用自然景观来营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青山与白雪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季节与景象,郧子国与楚王宫则是历史上的地名与宫殿,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转巧妙地融入其中。
“杜甫名差著,灵均曲未工”对比了两位著名诗人的成就,杜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影响力而著称,而屈原(灵均)的诗歌虽有深邃的情感表达,但在某些方面可能略显不足。这里通过对比,既赞扬了杜甫的成就,也对屈原的作品进行了适度的评价。
“岘台遗迹在,千古擅流风”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岘台作为历史遗迹的存在,象征着王公的功绩与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影响着后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王公的崇高敬意与缅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传承与文化延续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