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诵了坐凉

天外一钩月,晚风吹到门。

开窗上镫幌,凉意幽无痕。

展诵四五卷,炉火余温黁。

举头不见月,知归何处村。

惟闻溪水西,时时犬声喧。

缓步肆闲散,披衣坐离根。

不觉花上露,盈盈浩已繁。

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诗人独自在室内诵读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凉意。首句“天外一钩月”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月色的朦胧之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接着,“晚风吹到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

“开窗上镫幌,凉意幽无痕”两句,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开窗、上灯、感受凉意的过程,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展诵四五卷,炉火余温黁”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书香与温暖的场景。炉火的余温,不仅温暖了身体,也温暖了心灵,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读书氛围。

“举头不见月,知归何处村”两句,诗人通过视觉上的缺失(月亮),引发对远方、对归宿的思考,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惟闻溪水西,时时犬声喧”描绘了夜晚的另一面——溪水的潺潺声与远处犬吠的喧闹,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缓步肆闲散,披衣坐离根”表现了诗人漫步于夜色中的悠闲与自在,披衣而坐,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自由。

“不觉花上露,盈盈浩已繁”通过花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湿润,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最后,“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独特体验的感慨,似乎找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只能用心去感受,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凉意、书香、自然之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阑干曲

釭壁沉沉霜人影,博山云断金虬冷。

嫦娥袖薄双臂寒,夜长软抱梅花颈。

玉台紫雾荒荒间,翡翠珊瑚含木难。

苕华姊妹又千载,当年暗记红阑干。

捣齑破臼种荼子,待看黄人贴天死。

月查高挂九枝镫,却教谁指秋河水。

兰叶萧萧泣露凉,芙蕖花覆黄鸳鸯。

檀槽不伴玉笛老,手把灵犀到天晓。

形式: 古风

读《始皇本纪》

嬴政信横绝,恶极福有余。

兰池盗空窘,投筑身转诛。

荆卿好匕首,引揕偏绝裾。

惜哉博浪椎,又误伤副车。

匪独人力穷,神亦难铲除。

英娥鼓怒飙,不能溺独夫。

转令湘山树,见赭千刑徒。

此中有天意,掩卷徒长吁。

形式: 古风

芝女周岁

忆我去年春,二月初四吉。

将就礼部试,束装指京室。

酸怀汝祖母,不忍见子别。

倚橧饲么豚,泪俯彘盘抹。

此时汝小蠢,尚是混沌物。

艰苦徒万里,无才分宜黜。

岂知出门后,慈念益悲切。

前阡桂之树,朝暮指就齧。

子身向北行,母目望南咽。

旁人强欢慰,止令增感怛。

所幸越七日,先生尔如达。

半百甫为祖,忻忭那可说。

乃令念儿心,渐为抱孙夺。

吁嗟赖有此,不尔得今日。

生女信为好,比邻不远出。

为纪晬盘诗,悲忻共填结。

形式: 古风

君山二妃诗

山竹斑斑泪已枯,寺门犹自向苍梧。

老僧话罢当年事,龙鸟归来风满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